所谓“高知”,即高级知识分子,在本文的语境下可以简单粗暴地指代那些在世界顶级学府获得学位的人。曾几何时,对这些在人生中前20年跑赢大盘,头顶光环的天之骄子们也怀有多几分的仰慕和认可。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内TOP4/世界TOP10的高材生,滤镜卸下之后,令人大为咋舌。
“名牌大学毕业”这个标签的最佳兑换场景是职场。它确实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尤其是在刚毕业寻找第一份工作时,在众多应届生都处于没有任何过往工作经验以证明自己的时候,学历是最好的背书。从企业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要用最高效率、最低成本从一批应届生中找到好苗子,看毕业学校是一个不容易出错的好方法。如果能够抓住第一份工作的机会,找个好码头上岸,再历练几年,后面的职业发展也会顺利不少。不过,越是往后,越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院校背景能加的分也越来越少。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发现,那些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思维逻辑、工作习惯等各方面表现得优于平均水准的,大多数也都出自名牌大学,尤其是本硕都是从顶级院校毕业的同事们。如果再加上情商略高于及格线,以及他们的校友圈所带来的资源,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这并不能反推出大多数高材生们都具备上述的素质,很多高材生在工作几年后反而沦为平庸,在往后几十年的职场生涯中,院校背景依然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有时候,这些曾经的光环,反而成为他们的包袱。
但是,有能力不代表可以走得远。职场中除了智商、情商、知识、技能等硬实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包括品行、理性、价值判断等在内的软实力。品行中,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正直,追名逐利成王败寇是职场常态,能够在名利场中保持正直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能反映这个人的人品,也说明他确实有足够的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同行者,团结更多的力量。理性,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因为所谓的理性,并不是简单地分析利弊,而是要与人性的弱点对抗,比如欲望、贪婪、偏见、情绪等等。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想要”,那就算不上理性,因为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只能获得什么都没有的结局。如果一个人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看不清背后标注的价格,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判断,以为自己获得了通往天堂的入场券,其实只是一张半程票,终点站是无边的地狱,那就不能称之为理性。如果一个人憎恨自己的对手,被偏见和情绪所影响,他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必然与理性无缘。这么看来,理性的人少之又少。再论及价值判断,这个略有点见仁见智的意味,但恰恰因为它无法用通用指标来衡量的,才最能体现“价值判断”的特征,也就是一个人认可什么样的人和事,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高材生们往往会呈现出两个特征:一个是全然以利益为导向,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少有一点无利不起早和认钱不认人的意思,身边的人都是他们追名逐利路上的工具人,用完即弃;另一个是没有价值判断,这里指的是完全通过一个人的学历、职位、财富、背景等外在价值和标签来定位和判断一个人,而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通过深入的了解,形成自己对人对事的价值判断,这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这两个比较隐晦的特征,常常不被自知,等到意识到的那天,却早已演化成为职场发展的拦路虎。
高材生里,不乏有性格缺陷和人格障碍的人,而这两者恰恰是亲密关系的杀手。由此可以推论出一点,高学历在婚恋市场上看似一个加分项,实际上是因人而异,对于拥有上述特质的人,实在不会是合格的另一半。从目前的观察看来,这些缺陷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能够考上国内外顶级院校的人,在人生的前面20年里必然都相当用功和努力。有一种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叛逆期在他们身上存在但又无处发泄,所以在成年离家摆脱父母的管束之后,他们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渴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追求随心所欲,迷恋刺激,这样的人对家庭自然缺乏责任心。多说一句,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不依赖外界的认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人格独立后带来的奖赏。父母的严苛要求还容易造成孩子的低自尊,孩子会觉得“只有我考上好学校,我的父母才会认可我”,因而在成年后演变成讨好型人格,无论对于领导还是对于亲密关系里的另一半,都会觉得需要自己不断付出、百般讨好,才能获得认可。这种情形尤为令人叹息,毕竟比“不具备爱的能力”更可悲的是“不具备被爱的能力”。也有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从小天资聪颖,父母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压力,一路顺风顺水,那么只要自己不给自己太重的包袱,除了遇到挫折可能会被压垮,以及对人缺少同理心,性格自大以外,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毛病,对比前两种情况已能算是“轻症患者”了。
前文的分析只是基于这个群体的整体画像,对于个体的情况,还是要通过深入了解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之所以会有“高知滤镜”,其实也是犯了一个价值判断的错误,通过单一的标签去判断一个人的一面甚至多面,从而形成滤镜和幻象,贸然做出高价值的判断,诚然是有悖于独立思考的原则的。“高材生”只能作为一个人在人生前20年的学业赛道中脱颖而出的盖棺定论,不能作为其学习能力以外其他素质和品质的参照,也不能构成对其未来发展的有力推测,更与其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基本无关。与其对高材生加以滤镜,不如培养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也许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滤镜现象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