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夏天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便是快到七点才日落,相比起冬天五点就暗下来的天色,仿佛每天多了两小时的光景。
不知道大家的傍晚六点都在做些什么呢?是刚收拾好东西走出公司,还是踏上了地铁或公交,又或者是安坐家中准备开饭。回想起中学时期,家里一到六点就准时开饭,一家人围坐在奶奶准备好的饭菜前,电视里传来香港TVB六点钟新闻播报。我滔滔不绝地说起今天学校里的趣事(或者气事),偶尔跟老爸一起吐槽下电视里头一讲到政治敏感话题就会出现的迎客松。
工作以后,每天窝在办公室里头,对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和身旁的同事,常常忘了今夕是何夕。尤其是前几年经济上行,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的那段日子,六点钟对于我们来说都算不上准备招呼同事一起下楼吃饭,吃完回头接着干的饭点。当然这里面也有城市的差异,深圳晚九点的科技园尚且灯火通明,上海晚六点的电梯开始人挤人了。来上海后一直是六点半下班,常有小延迟,从未提早过,以至于最近自己略弹性地调整了上下班时间后才发现,原来六点下班是如此舒适!
可别小看这半小时之差,走出办公楼时正好赶上最美夕阳,少了很多“披星戴月”的苦逼感,还能在小区门口拐个弯去附近的小商品店瞅瞅,看看来没来什么新鲜的吃食。回家后不紧不慢做个饭,吃完洗个碗也才七点半左右,正好赶上老爸也收拾好了,开启每天的视频时间。八点过后还能看个剧,不紧不慢地洗澡收拾,将近十点自然发困,准备上床酝酿睡意。如果晚半个小时下班,表面上看是所有的活动都往后推半个小时,可实际上充实感容易变成匆忙感,不多不少正正好的舒适也容易生出几分疲惫,影响晚上睡眠,影响第二天的精气神。一言以蔽之,不利于生物钟的正向循环。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上班的新十四字方针,“有惊无险到六点,月底结钱不拖延”,哈哈。前半句出自TVB的经典台词,后半句是为了押韵强行编造,你别说还怪顺口的。要六点能准时下班,自然要做好八小时内的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适当给每个小时“留白”,歇口气缓缓劲,保持最佳精力状态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一些突如其来的突发任务(通常来说是糟心事),让自己的精气神不轻易被外物摧毁,才得以“有惊无险到六点”。工作总归只是一份工作,是企业和个人的合作,求同存异、各取所需才是王道。不评价、不吐槽,有那闲工夫不如留到六点后,努力实现美好生活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