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渺渺集】222 我执

爸爸最爱提起与我相处的一个故事,便是小时候他在上海出差时给我打电话,电话的那头我只说了两句话:“爸爸你在哪里?你现在就回来,现在!”,话音未落便止不住啼哭。爸爸说他听了很心酸,第二天就坐飞机回来看我。尽管我对这件事毫无印象,但每次爸爸提起时,我总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因为它与我小时候对父亲情感的印象是相当一致的。

这两年不知道是不是上了点年纪,有时候总不自觉回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里面的主角全都是我的爸爸。我记得,我最喜欢吵嚷着要爸爸抱着我往天花板上甩,每次我都哈哈大笑玩得不亦乐乎;我记得,我去学钢琴的那条路上有座桥,下桥那一段有条减速带,如果快点冲过去就能获得“坐过山车般”的体验感,每周去上课的路上爸爸都会陪我玩;我记得,金砂公园里有个飞轮离心的机械游戏,我每次去都要玩,爸爸都会和我并排着坐在一起,用手圈住我,怕我被甩出去,有一回爸爸一口气给我买了5次的票,可把我乐坏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断满足我的快乐愿望,而且时刻保护着我的人。

但是他有时候也会让我有些不安和恐惧,尽管他不是故意的。我记得,有一回在家玩“枪战”游戏,我“击毙”了爸爸,他倒在床上,我怎么叫他都不答应我,我深知这是他的老把戏了,可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他还是“叫不醒”,我慌了跑到厨房找妈妈:“你快来看看,爸爸死了”;我记得,有一次他出差回来的周末,我闹着要爸爸陪我玩,他跟我说他先睡一觉,45分时就起来陪我玩,我就蹲在冰箱前盯着猫头鹰时钟,直到分针指向了“九”,我冲进房间摇醒爸爸,可也许是他太累了,他迷迷糊糊应了一声又转头睡去了,我就坐在旁边等着,后来不知道奶奶还是妈妈把我劝走了。

我爸爸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小时候我非常崇拜他的才华,而且他还相当尊重我的想法,这是我认为最幸福的地方。我记得,有一天中午他正准备睡午觉,看到我在搭积木,他说要教我另一种搭法,我看完后并不喜欢,还是照着我自己的方式,可他没有气恼,还很欣赏我的想法;我记得,长大后我要换一个大点的床,当时很流行汽车形状的小孩床,爸爸带我去家具店里看,出了门就用笔在手掌心上勾勒出汽车的形状,当时小小的我被他的才华震撼了;我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学校请他做分享,他说他从来不打孩子,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第二天我回到学校收到的全是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相比之下,妈妈并不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主角,每次她都是“煞风景”的配角。例如,我们在玩刺激游戏时,她总会唠叨要注意安全;在我想拉着她陪我玩时,常常被拒绝;她还经常吐槽我爸给我买的两辆自行车,还有一本很贵的涂色本(至今家里还留存着),她说那都是我去小叔家玩时“看上”的堂姐的玩具,我爸转头就给我买了同款!尽管在她眼里是有些浪费的,甚至是没有必要的过分疼爱,但在我心里这是我被爸爸深深爱着的证明,是我的荣誉勋章。她越是吐槽,我越是窃喜和骄傲。对妈妈的唯一印象,是有一次她单独带着我去公园坐旋转的小飞象,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坐,旋转起来越来越快,我慌了神哭了起来,妈妈在旁边拉着工作人员让他赶紧按暂停,尽管她可能清楚不可能做到,但我能感觉都她急切想保护我的心。

这些记忆或许细节上有差池,但足以勾勒出我对父母的完整印象。在我心里,我对爸爸更加依赖,他是会时刻保护我的、他是全心全意爱护我疼我的、他是我跨越任何困难的智慧与精神支柱,他的存在是我内心安定的基石。这种依赖,让我渴望与父亲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从陪伴中汲取能量;也让我不断向自己证明,它是由始至终依然存在的、没有变化的。因为失去,不仅仅只是一种恐惧,也意味着内心基石的坍塌。我必须不断让自己相信,它完好无损。可是,事实上我感受到一些裂缝。

第一条裂缝由两件事构成,我已经忘了是初中还是高中,忘了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后。我记得有一年暑假,有一天晚上我不想再跟奶奶挤在一起睡觉了,它有个起因——前后脚小姑“押”着我在家面对着一边哭一边说自己要去跟小叔拿生活费来贴补我们家的奶奶(印象中我并未拒绝,但后来也未见有动静),指使我让我去“教育”我妈妈——这个起因直至最近我才和盘托出,当年的我并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化作无声的抗议,我希望爸爸会来问我,为什么这样做?

可是爸爸没有,那天晚上奶奶在房间里哭泣,他安抚了奶奶后,回到我们的三人小窝。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说了一句:“爸爸你饿不饿,想不想一起吃东西”,这句话让爸爸震怒,他吼着我说:“我最讨厌别人有话不直说,你想吃泡面你就直接说,为什么要弯弯绕绕!”然后开始教育起我,不该让奶奶伤心,哪怕他心里知道我挤着不舒服,也只会觉得是我太矫情。我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辩驳半句,第二天我又回去小房间睡觉了。其实无论那天晚上,爸爸是说了什么或者没说什么,我第二天都会回去睡的,因为我已经看到了爸爸夹在中间做人难。

讲到这里我想再提起一件不为人知的小事。小时候随着我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不让我在他们房间里睡觉了,想让我跟奶奶睡。尽管长大后知道了大人的不方便,但那时我不能理解,只觉得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去跟奶奶睡。我记得那天晚上,爸爸耐心地与我沟通,问我为什么不肯去,他尝试猜测一些可能,问我是不是怕摔下来。我纵然小但当时的感受非常清晰,我能感觉到爸爸很想我过去睡,也能感觉到他努力劝说但非强迫我,所以尽管不是真实原因,但我还是承认了——是的,我怕摔下地。于是我接纳了爸爸的提议,从第二天晚上起他都会搬三张餐台椅子放在床边,这样我就不用怕会掉下来,而今天晚上我还是可以跟爸爸妈妈再睡一个晚上。那三张餐台椅子十多年如一日出现在床边,其实我不曾害怕掉下。

其实爸爸只要像小时候这件事一样,看到我的情绪,同样的结果,我却不会心里有一根拔不去的刺。在那次之后,我知道只要奶奶流下眼泪,我便如同哑巴吃黄连,不会有开口辩驳的机会。后来(正如前文所说,分不清下面所讲这件事的发生时间,孰前孰后)中考填志愿时,除了金中不得不住宿以外,我是万万不想离开家的,所以我想填老一中而非新一中。我还记得当时爸爸在厨房里的背影,他一边切水果,一边说他希望我去住宿,培养独立能力。那个背影我始终记得,因为伴随着它的是我当时内心的疑影——爸爸会不会是想,如果我去住宿了,我与奶奶挤床睡的矛盾便迎刃而解了。我当时没有追究,只是多年后我跟妈妈提起时,遭到了她笃定的否认,让我不可以这样想,爸爸是很爱我的。也许她也想起了我们的父女时光吧。

第二条裂缝是我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因为奶奶应该在谁家住的问题,我的爸爸和妈妈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我的记忆里,这段冲突的周期非常长,也许爆发只是那么几天、几周,但是对于我来说大半个本科时间里都生活在巨大的痛苦里。那段时间里,经常穿插着爸爸和妈妈的电话,每天晚上我都躲在被窝里哭到累了睡着,也不敢哭出声怕惊动了室友,白天仍要打起精神强装正常模样上课。我记得有一天我爸爸说他受不了了,想离开家,去天南地北的地方。我问他你要去哪里,你要何以为生?他说他只想离开家,去任何一个地方。我求他不要走,我非常害怕,我又求他哪怕你要走,一定要让我能联系到你,知道你一切都好。他答应了我,也没有走。可从那以后我非常害怕,我感觉他不像小时候一样一直都在,他会抛弃我。

第三条裂缝是我来上海后,爸爸告诉我他要离开家里搬去照顾奶奶了。我非常谅解爸爸的心情,实在没有必要强求他和妈妈同住,以此来满足我渴望小家圆满的私心。我能感受到他在家住着的憋屈,而我也远在上海照拂不到,只要爸爸能觉得开心才是要紧的。可是我还是希望尽量留住我的家,我让爸爸或者每天晚上回家住呢,或者每个周末回家住呢,他拒绝了。我理性上非常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我明白他一天都不想待了,可是与此同时这意味着我的家没了,从此我只有爸爸、妈妈。那一天晚上以及之后的许多个晚上,我又回到了哭累了才能睡着的日子,不过这一次日子没有太长。后来爸爸告诉我,奶奶很高兴。也许他是想表达,纵然我有牺牲,但是值得的,因为奶奶高兴了,但这对我来说只是二次伤害。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当爸爸与我分享新住处的添置和整理情况时,我看到他的高兴而不想扫兴,实际上每次他说起都是在我伤口上撒盐。

这几件事情在其发生之时,尽管极其痛苦,但我都努力自我开解,我告诉自己要考虑不同人的处境,尤其是爸爸的处境。我也告诉自己,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性格使然,哪怕是有点私心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即便事实上在不断牺牲自己的感受、不断透支自己的能量、不断委屈自己,但我仍不觉得自己是在委曲求全。直到国庆发生的一切,我已忍辱吞声几十年,一让再让,为何还要一再试探我的底线,步步紧逼。人的负载是有极限的,我已无法通过换位思考、给全世界人找理由来和稀泥骗自己、麻痹自己了。我的身体在呐喊,它再也消化不了更多痛苦了!我的灵魂,替我做出了最勇敢的选择——清醒!

当我经历了生命中最大的顿悟时刻,全身心经过了剧烈的震荡之后,我静下心来问自己,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幡然醒悟,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答案正是无法忍耐的痛苦终于迫使我放弃心中的“我执”。孩童时期,我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守护和疼爱,我发自内心地相信父亲最爱的人是我,他会永远保护我,永远是我坚实的依靠,永远是我内心安定的基石。尽管我认可父亲所说,给母亲和给女儿的爱是不一样的,但不可否认,在我与奶奶之间他几乎每次都偏心他的母亲。

正是这些偏心的时刻,让我曾经深信不疑的事情有了裂缝,也产生了“我执”。我想用各种方式证明给我自己看,我的爸爸依然是最爱我的,他绝对不会抛下我,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活在爱里面的。殊不知,在我试图证明这一切的时候,一切已经不证自明了。破除“我执”便是直面一些早就存在的事实并勇敢承认它,承认我并不是父亲唯一最爱的人,承认他是个平凡的人,不是会永远守护我的超人。不要害怕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束光是点亮和滋养我真正成为独立个体的光。

这篇文章从中午写到深夜,从汕头回来后我一直都想写下来,一来是想纾解自己内心的郁结;二来是想为我父亲送我的一幅画写一篇文章作注脚。这幅画我为它取名为《我执》,在一座小桥上,有一个老翁正走出家门欲往外头去,一个小女孩似是拉住老翁,不让他走。第一次见到这幅画,我的眼泪无法自抑,它正像是我与父亲的写照,我始终用尽各种办法拽住他不让他走,我始终拦不住他想离去的心。从提笔时我夹杂着炽热怒火和止不住往下流的滚烫热泪,此时此刻心绪已渐渐平静。

我想对我的父亲再说几句最后的话:

爸爸,当您看到这里时,我希望您不要怪罪我写这样一篇文章。不写出来,我内心深深的郁结无法纾解,心灵难以平静,身体无法承受。过去我没有指责您、埋怨过您,否则我也不必长期以来忍受如此剧烈的煎熬与痛苦,但我再也受不了了。

您到底明白吗?所有裂缝都来自你对奶奶的偏爱,都来自你和奶奶。经过这么多年,我好不容易平息了对于我的小家庭被破坏这个事实的极度痛心,我也全然放弃想修补挽回的任何一点想法。甚至我成全你和奶奶,你重新照顾奶奶,我真心支持。然而我都做到这样了,她还要继续践踏我!连您也要从我身边抢走,连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要介入!爸爸,我一年回家才几天,我一个星期能打视频的时间林林总总不到4个小时,就这样都要藏着掖着看人脸色,到底是哪一门的天理啊!

爸爸,您还要否认吗?您还要说这只是一些误会吗?您还要说她只是任性吗?您还要继续一边跟我说要自我排解,一边跟您的母亲说我只是工作太忙不想与她说话吗?您可知道,正是因为您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和稀泥,才让我今时今日承担着无法承受的剧烈痛苦。您为什么不可以大大方方告诉她:我要与我的女儿视频,请您尊重我们,留给我们时间和空间。女儿想与父亲聊天是天底下最正常不过的需求了,连这样都要看人脸色,而您还要告诉我凡事不要往心里去,我无法理解。

我真的没办法再理解了,您为什么能任凭您的母亲一次又一次把匕首插进您女儿心脏呢!

爸爸,我一直在努力理解您,努力到不能再努力。前两年,有一次与我们公司的女高管聊天,她无意中说起自己在家里三个孩子中排行第二,她接着说了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你知道,家里中间的那个孩子是最不被关注和疼爱的”,对于独生女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新知识。后来我格外留意身边是家里中间子的同事、朋友,不管年轻的、年长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格外努力在父母面前做个最孝顺的孩子,来获取父母的认可。有些人用力的程度多一点,有些人少一点,越是父母反馈少的,越是用力得更多。

我没有参与你的童年,不清楚事实。我只是将这个观点和观察,作为我理解您的出发点,并以此宽慰自己,您所有偏向奶奶的行为,是因为您童年并未如我一般幸运获得您深深的爱,所以您习惯性地渴求母亲的认可,哪怕是一些真的完全不合理的明示与暗示。同时我也深深感恩,即便您自己也许未获得充足的爱,但您仍在我童年时给予我全部的、毫无保留的爱意。我也告诉自己,正因为爸爸能感受到我给他的爱,比奶奶给他的爱要多,他偏向他母亲,证明了他感受到在我这是安全的。

我还一直特别想呵护您,努力呵护您。不知道您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外婆家在平原聚餐。饭后大家在客厅里谈天说地,我发现您在阳台上一个人抽烟,我觉得您看起来特别孤独,我很想陪您说话可是您不让我吹风。那天正好大家在把玩外公收集的火柴和打火机,我鼓起十二分勇气抢起桌上的555牌打火机就跑去递给您,不顾以为我要玩火而在背后追着我跑的表哥。我不怕被外婆一家人骂,我只想用任何我能想到的形式让您感到我的一点点爱意。国庆回家时,您小心翼翼让我把我为您买的毛衣和鞋子,快快拿到房间里去时,您谨小慎微的背影,我心如刀绞。在您母亲面前,我对您的呵护像个笑话。

当您昨天晚上告诉我,您并不在意您母亲和兄弟忽视您的付出,我的在意是不必要的多余,我内心非常失落。不仅如此,当前后两次只要我尝试与您沟通我的不痛快,您上来第一句话总是:“你妈最近应该跟你说不少”。我偏向妈妈多过于您,不仅天知地知,甚至舅舅知舅妈也知!我以为还有你知我知,我内心非常非常失落。当我为了您而与大家站在对立面上时,却发现原来您一直没把我当队友。我了解了,也不会再自作多情“呵护”您了。我很想问您一句,您明明是了解一个人会受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为什么却只一味怀疑是我受影响呢!也许您并未发觉,可这次回家您跟以前大不一样,嘴里全部都是您的母亲,还对妈妈和中秋家宴很有意见,您以前并不这样。纵然有舅妈拜托您买东西的不爽快,也绝不至此。

爸爸,这次轮到我对您说,我要走了。我的内心需要一段时间的平静来疗愈,我真的太累太累了,也真的太疼太疼了。也许就跟您当年说想要离开家去云游四海一样,您能感同身受吗?我没有办法在内心伤痕累累的情况下,面对跟您打视频时可能突发的状况。不想在我不断努力平静自己消化情绪的时候,奶奶又开始试图表达她受到的“忽视”,这24小时里,仅仅半小时的“忽视”。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无底洞般的控制欲。我也不想再听您说起,要我再自我排解,要我相信一切不是我所想这样,这当中有误会。纵使有误会,也请以后让行动来说明吧。请您原谅我。如果您觉得我“小题大做”,那就请您用您对众生一般的慈悲心,请当做怜悯一个自顾不暇的病人一样,怜悯一下我,您看看我的心,您可怜可怜我吧!

爸爸,我没有想过要您愧疚,要您难堪。即便到此时此刻,我也深深地相信您对我的爱仍像小时候一样,分毫未改。我认同您说的对母亲的爱与对女儿的爱是不一样的,但每每在您母亲和我之间产生冲突时,哪怕道理在我,您也不会站在我身边。您说起前几天跟奶奶吵了一架,我有一点点安慰,只是它来得太迟了,也来得不够彻底。我不知道您是如何表达的,但如果是坚决有效的,明明白白约法三章,便不会出现周六晚上的那一幕——在您吵过架以后,她仍然试图以提前睡觉来表达不满。

爸爸,我并不相信今生来世,但我恳请上天垂怜,来世让我做您母亲。我一定十倍百倍地呵护您,我一定会尊重您与儿子、女儿的感情和缘分,因为我知道,我强行将您圈拢在我身边,不仅在掐断您与孩子的缘分,也是掐断我与孙儿的缘分。可是我不想再做您的女儿了,我已经做得不知道还要怎么做才好了,我已经做得满心伤痕了。我们小时候的父女时光,足够让我往后余生在想起不被偏爱的一些细节时,聊以安慰。让我深深相信,很久很久以前您全心全意爱着我,现在也仍牵挂着我。

爸爸,如果可以,您愿意再带我去放风筝吗?小时候您说要带我去,一直没有去成,后来风筝也不见了。如果还有机会,您愿意再给我留下一些与您一起的美好回忆,让我在余生寥寥中回想起这些痛楚时,不至于太苦太苦。

爸爸,您相信我所写的这些吗?您相信,纵然有些细节未必确切,但是它全部都是真实发生,全部都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吗?您相信,我抱着最赤诚的心花了15个小时写下的这篇文章吗?您相信即便我痛苦到如此地步,我仍然没有向妈妈透露分毫吗?您相信这是我自己亲身最真切的经历、最真切的体会、最真切的痛苦吗?

这一切真的不是我误会、我多想,求您看看吧!我的心和我的痛都是真实的,求您看看我吧!

不论您是否相信,我都问心无愧,我已无路可退。恳请天地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