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170《万事法则》

遵守法则,直到它们在你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成为你的本能,然后你就相信自己的本能即可。

  • 只偶尔提交一份报告。一定要确保你的报告会真正发挥作用——会带来好处或利益。确保你的名字出现在报告显眼的位置。确保报告不仅会被你的老板看到,也会被他的老板看到。记住:不一定是一份报告——也可以是公司通信中的一篇文章。不请自来的报告是一种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出色方式。
  • 永远不要要求延长最后期限。永远不要求助:永远不要承认某事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可以请求得到指导、建议、信息和意见,但永远不要求助。永远不要抱怨你有多少工作要做。学会强硬一点,这样你就不会超负荷工作——这并不是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工作有多辛苦,而是你不必做得太多,不必过度劳累。永远不要让人看到你在出汗。始终寻找能减轻工作量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之中——以及加快工作进度的方法。要做到这点,你必须精通自己的业务。
  • 对于大多数事情,谨慎是关键词。不要让人看到你不赞成——只是不去传闲话,把它留给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注意到秘密在你身上停止,而这本身就对你有利。
  • 找个爱好,过好自己的生活。你必须为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工作而生活。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要学会强硬、学会说不。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 他人如何度过休息时间、如何花钱、如何生活与你无关。聪明人会专心走自己的路,不去管别人选择了什么路线。盯着你要去的地方,不去理会别人在做什么。不去理会,你就更容易不去评判。一旦评判,你就会对自己进行分类,这就使你更难做到灵活,更难在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评判别人反过来也会让你把自己关进鸽子笼——这可不是一个好地方。
  • 如果你不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很满意,他们就会枯萎。他们来上班的原因有很多,不管他们跟你说什么,其实大部分都与钱无关。在他们那份不成文的、未言明的、未宣布的清单上,最重要的是“来自老板的赞美”。顺便说一下,这个老板就是你。
  • 员工很容易抱怨。我认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你必须训练员工,让他们不能只是抱怨。你可以允许他们抱怨,但要坚守一点:如果他们给你提出某个问题,那么也必须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如果有人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或开始抱怨,你应该永远这样回应他:“你想让我怎么做呢?”
  • 有时候,你很可能确实想和其他人谈论你正在做的事情,因为你想和别人分享它,这很自然。好吧,你不能这样做,也不要这样做。你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不要给他们线索。你可能认为这不公平,但其实这比你想的更公平。如果你告诉他们,他们就会退缩。这特别正常——我们都讨厌被说教。这有点像你在戒烟后突然发现新的生活方式更健康,就非要让你所有的老烟民朋友都改变看法。问题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戒烟,你发现他们给你贴上了自以为是或自命清高的标签,甚至更糟糕,说你是个前烟民。我们都讨厌这些。
  • 改变生活态度后,你会散发一种温暖的光芒,人们会问你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你可以说没什么,只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你感觉更好/更快乐/更有活力/更开心。没有必要深入讲任何细节,因为这并不是人们真正想知道的。事实上,他们想知道的刚好与此相反。这有点像有人问你过得怎么样。他们真正想听到的只是一个词:“很好。”即使你身处绝望的深渊,他们想听到的也不过是这个词,因为再多说任何什么都需要他们的投入。对于一个随意的“你好吗”,过多的回答肯定不是对方想要的,他们想要的只是“很好”。然后,他们就可以继续做他们的事,无须再挂碍。如果你不说“很好”,而是吐露心声,他们很快就会退缩。
  • 你不必改善或改变,也不必追求完美,恰恰相反,只要接受就行。
  • 几年前,英国一位重要的政府部长辞去了职务,她公开说自己根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在这之前我从未评价过她,但当她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后,她在我和其他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提高。这需要胆量。也许她在领导政府部门方面并不出色,但在诚实、勇气和自知之明方面,她肯定与大多数政客不同。这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它说明:如果你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放弃,你就显示了人格上的强大,而不是软弱。
  • 放手和走开意味着你有控制力和良好的决策力——你在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局面控制住你。
  •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自己的法则。当你通过观察或在某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时刻学到什么时,吸收这个启示,看看是否可以得到一个法则以供将来使用。
  • 我注意到的是,富人——不管怎么说,当他们刚开始奋斗时——有巨大的动力,并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们能管理自己,能放弃即时的回报以获得更长远的回报。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有用的技能。
  • 试图快速致富只会导致失望和令人过度焦虑的忙乱。再说你确实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否则第一阵风吹来,你的金融城堡就会倒塌。在赚钱这件事上,你花的时间越长,你的投资和收入流就越多样化。你挣钱越快,就越有可能是单线作战,从而容易被打败。
  • 我认识的所有做得出色的父母都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即他们在这方面很放松。而所有差劲的父母都对某些事情有执念。也许他们并不为自己当不好父母而感到焦虑(也许他们应该焦虑),但他们对某些事情的执念却会影响他们的能力,使其无法成为真正的好父母。真正的好父母会希望他们的孩子吵吵闹闹、乱七八糟、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满身泥巴。如果他们的鞋子真的很脏,而你刚刚打扫了厨房的地板(孩子们马上就要穿着泥泞的鞋子出现了),你仍然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阻止他们的脚步,然后给他们拥抱和亲吻,奖励他们的合作。
  • 笑声是无价之宝。幽默感是很个人的事情,有些人就是比别人厉害,能让我们不停地笑。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能让你笑声不断的人,就和他/她结婚吧——只要他们的性别适合你。你会爱慕他们,这几乎可以肯定,因为一个能让你笑的人极具吸引力,哪怕他们的外在并非你所期待的那种。
  • 恋爱中的两个人有时候都可能会让对方恼火(包括你自己)。但你要找的是这样一个人:你愿意忍受他/她那些恼人的习惯,而不是按自己的个人要求来改变他/她。
  • 把伴侣当成一块随手可以拿起的海绵,把你的焦虑都吸掉,让你发一顿脾气,这真是太容易了。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做是正确的。
  • 现在你确切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吧。你付出了爱,但并不一定总能从那个人身上得到回报。你对某个人的大度可能由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来回报。不过如果你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就坚持付出,那么也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回报。当然,你之所以付出,并非把它视作投资。那些挥洒爱的人绝非见利忘义、盯着能得到的回报才这样做的。
  • 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人更快乐?他们不会觉得失控,不会觉得自己是环境的受害者。当然,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有些事情会时不时地跟我们作对,但如果我们能够负起责任,就可以采取行动把它们纠正过来——或者至少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后果。
  • 报复是失败者干的事情。占据并守住道德高地是唯一的准则。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个软柿子或窝囊废。它只是意味着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诚实的、有尊严的、干净的。这比报复的味道甜上一千倍。
  • 你对什么是天使或野兽的解释才是最重要的。告诉别人他们在野兽一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可能对此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定义。别人做什么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并不会因为你提醒他们不要那样做而感谢你。当然,你可以作为一个无动于衷的、客观的旁观者观察他们,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会那样做。”或者“我认为他们刚刚选择了成为一个天使。”甚至是“天哪,真是禽兽不如。”但你不必说什么。
  • 如果你能遵循上一条法则——不给任何人建议,就更容易坚持这条法则。你可能私下里预见到了结果,但如果你忍住了,没去提建议,那就做得很好,说“我告诉过你的”也就对你没有诱惑了。
  • 我并不是说永远不要有负罪感。我们都会有。但负罪感应该只是良心发现的一瞬间,提醒你认识到你把事情搞砸了这一事实。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种负罪感。你感受到了它(短暂的)、应对它,然后它就消失了。如果你真的无法应对它——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那么你就需要放下负罪感。因为,它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
  • 我们所相信的不仅仅是客观事实,而且它与我们的整个世界观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包括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朋友相信什么、我们想打动谁,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整个“信念”的概念经常被用于指精神性的方面,因为它不但与事实密切相关,也与信仰密切相关。这是无法辩驳的一件事——无论你多么想辩驳。
  • 真正发生的情况是:我们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信念,然后对它进行后理性分析——寻找事实来支持那些我们已经决定要相信的东西。只是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个过程,因此会欺骗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对方的观点更有逻辑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与他人(当然,那些已经站在你这边的人除外)讨论政治或宗教真的没什么意义。问题是,文字、事实、统计数据——你手头的辩论工具——永远不会改变人们的信念。
  • 你有多少次会说这种转变是与当时不同意你观点的人讨论的结果?我敢打赌,你的回答是几乎没有。你的转变是因为你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或者认识了一群可以影响到你的人:或是改变了你的个人情况,或是教你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换言之,没人能替你改变你的信念。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改变了它们。
  • 任何人——即便是你的朋友——一旦在知道自己会使某人不快后依然坚持发表评论,他/她就在成为一个欺凌者。
  • 几乎所有欺凌者都是这么干的:贬低他人,并尽最大努力将其变成受害者。为什么?因为受害者对欺凌者是顺从的——或者,换一种说法,欺凌者占主导地位,更强大,更有控制力。这就是欺凌者想要的感觉。为什么想要这种感觉?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也许有人在支配他们,也许他们感觉生活不受自己控制,也许他们暗自害怕。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压低别人而让自己感到更强大,往往还能获得(或觉得自己获得)其追随者的尊重和钦佩——事实上,这些追随者之所以经常围绕着他们,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受欺凌。
  • 青春期的核心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他们在本能驱动之下想要独立;另一方面,他们害怕长大,希望你能永远照顾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同时希望你拥抱他们,又不希望你碰他们——他们的心中有一半渴望得到安慰,而另一半则知道是时候独自行动了。几乎不可能在这两个相互冲突的驱动力中间找出一条稳定的路线,所以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两个极端之间翻转。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可以上一秒还在告诉你他们恨你,下一秒就趴在你的肩膀上啜泣,如果不爱你,他们根本不会这样做。他们之所以恨你,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你的爱正在把他们从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拉回来,而他们知道,自己必须长大。
  • 我观察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只有在其他重要力量起作用的情况下才偶尔有例外:那些觉得青春期很艰难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也极其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在这两个距离最远的极端之间翻来覆去。那些觉得青春期整体很好过的人往往是那些有强烈的安全感、非常自信的人,他们不急于变得独立。
  • 一旦你把某个想法归功于某人——最好是在其他人面前,他们就很难说“这不是我的想法”。
  • 有些人在得了重大疾病后,会听从专家的建议,严格控制饮食。你可能认为这看起来像是江湖郎中开的食疗方子,而且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带来丝毫的变化(当然你很有礼貌,不会这么说)​。你甚至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不对。这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自控,这些人正在提升自己的复原力。所以至少在这个程度上,他们的饮食肯定是有益的。
  • 提前了解你会拒绝什么,不会拒绝什么。比如,你可以坚决要求只朝九晚五地工作,或者在晚上或周末不查看电子邮件。坚持在休年假时彻底脱离工作,绝对不查看电子邮件,这对你的心理健康绝对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