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207《轻访谈·商业和投融资·1-5》

《杭州“七龙珠”,他凭什么能冷门地押中两个?》//

杭州“七龙珠”,他凭什么能冷门地押中两个?

  • 更多时候,相比宏大缥缈的故事,财务情况是俞文超考量项目的关键指标。俞文超第一次在杭州和王兴兴碰面时,对于具身智能“并没有什么深刻认知”。然而,真正让他押注的,是宇树已经跨过了生存线,靠着做B端生意活得不错,而且已经有C端产品。“宇树科技的下限较高,值得我们去赌它的上限发展空间。”他回忆。
  • 俞文超不止一次问王兴兴:做不做人形机器人?对方回答非常干脆:不做。但后来,当技术成熟,客户一次次找上门要货时,王兴兴非常干脆地下场,两年后就能交付出几十台机器人——这种量产能力在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中极其罕见。
  • 支撑我们投资宇树的还有很重要的两点因素。宇树团队的产品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太强了。从2021年初我们开始接触,到年底完成投资交割的这一年间,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能看到新的惊喜。投资之后,每隔两三个月,产品创新、迭代以及业绩等方面总能超出我们的预期,这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人形机器人没有那么火,我们的预期就是“地面大疆”,没想到公司技术底层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把现在人形机器人的故事完全撑起来了。
  • 王兴兴是非常纯正的理工男,在中国这样的创始人非常少。跟他交流感觉他脑子转得非常快,技术完全懂,语速又很快,沟通的时候效率高。而且他是浙江宁波人,浙江商业氛围很浓厚,他商业嗅觉是很敏锐的。
  • 我认为中国未来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一定会引领全球。有三点原因,第一点,通用语言大模型领域中国受到算力限制,但在具身智能领域,对于算力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目前千卡都够了,国内算力储备足以满足具身智能研发所需;第二点,机器人硬件方面,中国凭借三电技术优势和制造供应链优势,领先海外;第三点,国内还有下游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
  • 市场上主流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面向工厂应用,工厂算的是机器人能替代多少员工,20万~45万他们能够接受,而宇树科技9.9万的价格,不仅让很多小B客户觉得可以接受,一些极客C端客户也会购买来体验。
  • 在硬科技方向,我们的投资策略很简单高效,就是先投终端,有了终端这个链主型企业后,再向这个赛道的上游供应链延伸的策略。比如我们早在2015年就投了极米、当贝这两个智能投影终端公司,2021年投了机器人赛道终端宇树和XR赛道终端Rokid,这些公司都是各自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再围绕它们布局上游产业链核心节点。同时,我们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看得懂、有抓手的领域投资,像智能终端领域我们有C端流量和互联网平台资源可以赋能,所以在这个方向的投资比较顺利。
  • 先投终端的好处是,能够通过对终端的投资,深入挖掘和了解其上游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以宇树科技来说,它作为机器人终端产品,上游供应链极为广泛。硬件方面涵盖人形机器人手脚的上臂、下肢关节模块,以及核心的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算力芯片和视觉模块等;软件方面包括运动控制、Slam等底层软件算法,还有最关键的具身大模型。投资终端的意义在于,我们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能够明确哪些节点是真正核心、关键且优先级最高的。而且对关键节点的供应商产品技术水平、量产情况等信息一清二楚,这样成功率也比较高。
  • 之前我们投资过一个项目,发展不如预期。当时过早介入项目中,这个项目团队背景和技术都很好,但不擅长销售,搞不定客户。创始人搞技术出身,他很难去跟去客户沟通。而且你不光是要沟通,你要能跟对方的采购沟通,要搞得定对方的老板,它是综合的能力。这笔投资给我们留下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更看中团队的综合能力,团队中除了产品技术人才,一定要有搞得定商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