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常说这些话,可能会越来越笨》//《不建议大家轻易离职,除非你已经出现这种心理状态》//《长期摆烂如何恢复动力》//《为什么一出门旅游就拉不出屎?》//《假期血泪教训:不要和这7种人一起旅行》
讲真!常说这些话,可能会越来越笨
极简的语言还限制了心智与认知的边界
- 简化语言对一个人整体的心智水平、心理伤害也很大。正如维特根斯坦说:「我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边界。」语言不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一个人使用的语言过于简化和狭隘,其能看见的世界亦将如此。
- 研究表明,情绪越具体化,就越容易被管理。因此,用书写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仔细记录,是一种非常经典有效的疗愈方式。但如果我们习惯以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无论发生什么都用「烦死了」、「好郁闷」、「无语」、「服了」一笔带过,这会让你在面对自身的情绪时产生理解上的惰性,忽略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最终导致情绪积压或误解自己真实的需求。有时候我们陷入无来由的低落、焦虑、紧张当中,其实都不是「无来由」的,只是我们缺失了描述和发掘来由的语言和思维。
- 失去看待世界多元视角固然十分可惜,但更可怕的是,简化的语言还可能带我们去往一个更偏激、戾气更重的社会氛围里。多元的丧失并不意味着和谐的「统一」,因为我们始终不可能所有人都秉持同一种观念和感受。多元的丧失反而意味着撕裂和极端——原本我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感知和自我行走世界,就像不同的人在一个广场中。而如今,我们被分入了几个队伍里互相对垒,广场变成了擂台。同时,简化语言是大脑节省资源的产物,本质上是「启发式思维」(heuristic thinking)的表现形式——即用简单的规则快速处理信息。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忽略复杂情境的细节,使人更倾向于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问题,或是只通过简化语言来传递情绪。研究表明,情绪在模糊语言中会被放大,因为模糊的词汇使人更容易专注于情绪本身而非事实。
不建议大家轻易离职,除非你已经出现这种心理状态
- 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你也怀疑自己的疲劳已经超出了一般水平,而不是普通的厌班,不妨问问自己:要是寻找工作,我是不是会避免和现在相同的岗位?早上醒来,想起要工作,我会不会觉得心情直线下降,甚至不想去公司?我对工作越来越难以投入精力和感情,不像刚入职的时候?我在朋友面前频繁抱怨自己的工作?下班后缺乏足够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职业倦怠不是疾病却会让人比生病还痛苦
- 职业倦怠(burnout)指的是一种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的状态,像是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消耗殆尽了的感觉。处在职业倦怠下的人会有以下三种明显的感受:耗竭感,感觉精力不足或耗尽。例如总是觉得疲惫,出现头痛、四肢酸沉等症状;怠慢感,心理上与本人工作的距离感加深,或对本人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例如对工作感到麻木,对服务对象的痛苦和需求感到冷漠、提不起耐心;工作效能感降低,取得成就的能力下降,逐渐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例如觉得自己效率下降,总觉得自己不胜任工作等等。
- 我们还发现,对一些从工作中汲取意义感的人们来说,职业倦怠的打击是双重的。由于ta们感到自己的效率降低,越来越不能胜任工作,ta们会觉得工作失去了意义,同时生活的意义随着工作的意义一起消失了。另外,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还影响我们家庭生活的质量。毕竟当人们被工作榨干后,是很难带着好脾气来与家人相处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引发家庭矛盾。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职场倦怠?
- 除了常见的“工作量超负荷”以外,工作负荷的不匹配,还包括工作类型不匹配。
- 控制力不适配,意味着个人对工作所需的资源掌控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权力以ta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
它反映出责任和权力的不对等。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非常想要做好一个任务,却缺乏资源(如人力、时间、预算等)去做好它,会感到深深的挫败与压力。而且,往往是那些会被自己的责任心压得喘不过气的员工,最容易体验到控制力的不适配。 - 奖励不适配所指的不仅仅是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报酬,如一个人没有得到与ta的成就相称的工资或福利;它也包括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回报,比如努力工作,却一直被忽视,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此外,缺乏内在的回报,例如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做的工作毫无意义,也会给工作者带来持续的打击。
- 当人们在工作场所长期失去与他人的积极联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些工作使得人们彼此隔绝,或者使得工作上的社交变得冷冰冰的。而最令人痛苦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存在长期和未解决的冲突。这种冲突不断地让我们产生沮丧和敌意等消极情绪,并减少了在工作中获得支持的可能性。
- 公正意味着尊重,没有被公正地对待,会让人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否定。工作场合中的公正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薪酬是否分配合理、工作中的不端行为能不能得到惩罚、评估和晋升是否处理得当。有时,当职场争端发生时,人们觉得无法为自己说话,或者争议双方话语权不一致,也会让人感到解决的方式并不公正。
- 人们可能感到自己不认同公司文化,或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到不得不做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或是有违道德感的事。例如为了销售业绩不得不撒谎,或是不得不宣传歧视性的内容,等等。
我们可以怎么调节职业倦怠?
- 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
- 为了获得存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际圈才能够抵御异化,大而广的交友模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让关系浮于表面,更加难以收获深入的灵魂碰撞。
- 人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和这个世界真实的连接,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一个被社会塑造的角色。
长期摆烂如何恢复动力
- 研究了一下发现,很多时候,促进我们做出积极改变、养成好习惯的,竟然并非意志力,而是“环境”!想要改变习惯,先去改变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活的“摩擦力”。
环境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控制我们的行为
- 建筑设计与行为专家M. Kaup指出,环境线索可以加强人在特定地点实施预期行为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当人们直接看到环境中的某件物品,就更容易启动与它相关的行为。比如:把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更容易翻开书;把零食摆在桌上,不饿也会抓几颗吃;电视摆在客厅中间,看电视就成了默认的主要家庭活动。
- 动线(circulation)是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人在空间中移动的路线安排。在居住空间里,动线不顺,就会给行动增加“摩擦力”。
- 当家里拥有更多功能区:看书的地方、做饭的厨房、做运动的角落、悉心照料植物的窗台、宝宝或宠物的游戏空间……生活就包含了更多元、更多层次的体验。这样的家庭环境,也会让大脑在下班以后也有事情可做,激活工作以外的自我身份。
- 杂乱的家可能让人不自觉地处在微压力的状态中。研究显示,在描述自己家时使用“杂乱”等词语的个体,压力水平更高;比起丈夫,妻子心理和生理状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大。
- 杂乱还与执行功能的降低、拖延、生产力降低和情绪疲惫有关;甚至,凌乱的环境会威胁到人的控制感,从而导致自我调节失败,导致冲动购买,或是执行一项任务时坚持的时间更短。
不管房子是租、是买都能通过这4件事住得更好
- 减少功能混用造成的干扰,比如在床上追剧、工作、吃饭,时间久了,大脑会搞不清楚在床上到底应该放松还是保持清醒,影响睡眠质量和作息习惯。
为什么一出门旅游就拉不出屎?
- 一项2003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旅游便秘的发生率达到了近40%。
饮食、作息改变
- 大鱼大肉的同时,很可能会忘记来点蔬菜,喝水也不足(特别是到了无肉不欢的西北地区)。如果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肠道无法蠕动,就会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停留越长,便便越干硬,排出越困难,最后自然就便秘了。
- 多项研究表明,胃肠系统受中枢和外周输入的昼夜节律控制。早上是肠胃最活跃的时候,白天比夜间更加活跃。一般餐后和晨醒后拉粑粑是最顺畅的时候。但旅游时经常晚睡晚起,吃饭时间往往不规律或者比平时更晚。错过最佳排便时间不说,消化系统也需要适应新的进食时间,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小紧张、小焦虑
- 我们的肠道其实是个情绪器官,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胃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是便秘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焦虑和抑郁是最主要的两大精神心理因素。
出发前,先看这份「拉屎攻略」
- 出门容易便秘,主要是因为饮食/作息改变、压抑便意、紧张焦虑。多吃高渗透性食物(FODMAP),代表食物:花椰菜、芦笋、扁豆、牛奶、西瓜、梨等;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代表食物:大麦、玉米、黄豆、玉米渗、干蘑菇、干木耳、干银耳、干紫菜;西梅是集高渗性食物+膳食纤维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吃西梅干效果更佳。猕猴桃、魔芋、黑麦、红薯也不错。此外,喝咖啡、补充益生菌,对部分人有效。
假期血泪教训:不要和这7种人一起旅行
最让人抓狂的7种旅行搭子
- 在旅行中,积极情绪是通过新奇性(novelty)触发的。也就是说,越能体验到「不同于日常」的成分,就越容易产生正向情绪。
最让人稀罕的5类旅行搭子
- Ta身上具有超高的玩乐性(playfulness),在玩这件事上从不会灵感枯竭,喜欢探索,偏好不寻常、富有想象力的行为,也喜欢与人互动、分享快乐。和这样的人一起旅行,真的永!远!都!会!收!获!惊!喜!
- 一眼看到自己喜欢的纪念品的喜悦,买下后一路上反复欣赏它的快乐,它在旅行氛围中被赋予的记忆,都值得为之付费。
更何况,旅行结束后,冰箱贴比照片更能唤起旅行的回忆。 - 有研究也发现,和当地人社交可以拓展对目的地的认知与情感理解,大大提升旅行的满意度。
- Ta们有着乐观解释风格(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遇到不顺会归因为暂时的、局部的、外部的因素,比如,「下雨是暂时的,不影响整体旅行」;而不是永久的、普遍的、个人的问题,比如「真倒霉,都是我没安排好,这趟旅行全毁了」。和这样的人一起旅行,你会发现所有不期而至的「意外」,都变成了旅行中最有趣、最闪亮的回忆。
- 如何度过一次旅行,便会如何度过一生。祝你不仅在下次旅行中,也在人生中,找到这样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