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汉语词语,意为要挟、刁难、故作姿态。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词语,没有之一。
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最近与销售同事的合作。市场与销售天然就是相爱相杀的关系,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应该抱团取暖,紧密协作。然而,社会上对于销售岗位的偏见不是没有道理的,总是习惯用一些手段,以为可以拿捏住对方在人格上的弱点,任其摆布。这位同事的套路是:先给你抛出一个诱饵,表明自己手里是有些料的;再通过套近乎的方式,给人一种跟你建立友好关系的假象;进而提出工作上的需求,希望在利益和关系的双重加持下,能够达成共同的目标(当然是更利于他的)。到这里为止,也还算是常规的职场操作。
露出马脚的是,在具体项目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施压的方式,试探我对他的服从性,希望能由此探得我的底线,从此对他马首是瞻。简单概括就是给一颗糖再打一巴掌。很抱歉,我软硬都不吃。更令人不齿的是,察觉我的察觉后,跟下属互相掩护,轻描淡写掩饰自己龌龊的目的,心虚发慌并尝试修复关系。你要是敢做敢当,我还敬你是条汉子,现在我能给出的唯一评价就三个字:狗东西。本来我是很想坦诚合作,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诚意,既然对方更喜欢用惯用伎俩,那我也就不费心了。意图拿捏我的人,最后连被我拿捏的资格都没有,当然我也不屑拿捏别人。
第二个故事,是张大师换工作的心路历程。一个富有朝气的高端行业、一个有着高水平同事的团队、一个经济不景气之下人人羡慕的国企单位、一个薪酬涨幅优厚且有发展空间的岗位,最后在纠结的时候,竟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个机会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不是自己在万千机会中觅得并努力争取而来的”。人总是认为送上门的没好货,自己主动求得的才是好的,甚至会产生价值远远高于自己或自己应得的错觉。这本是人性最寻常不过的表现,但发生在如此通透、有大智慧的张大师身上,实在令我拍案震惊。
不管是寻求工作机会、合作伙伴、人生伴侣,谁先找的谁、谁先主动,都只是一个契机的起点,不能构成对人和事的价值判断的要素。在实际价值差距不悬殊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很认可你,其实是给这段合作关系带来很好的基础,也说明对方很“识货”哈哈。人们总是更珍惜拼命表现换取来的认可,其实本质是对自己价值的不认可,也是人格上的弱点被拿捏住。真正的认可,往往是对本质的认可,是纯粹的,不带有太多条件的,也不是通过讨好和争取能换来的。
最近在看一部律师主题的电视剧,给自己解解压。今晚的剧情非常应景,说的是富豪与女方结婚之前,要签署一份婚前协议,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给出的条款非常苛刻,而且丝毫不让,一副把女方拿捏住的样子。女方委托了律师,也是剧中的女主角,代表她谈判。最终,这名律师发现了富豪与前妻有一位不公开的私生子,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富豪立刻答应了女方所有的条件。剧中,女方给律师递结婚请柬时,对律师感激不尽,问她是如何让对方妥协的。律师说:我们只是谈了谈,你先生还是很珍惜你们俩之间的感情。
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男方企图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拿捏对方,女方律师又通过他的软肋拿捏住了他,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写照么。艺术又高于生活,剧中律师没有说出的实情,是对女方的善意和爱护,争取而来的权益,又是从经济上为女方构筑了实打实的保护伞,只不过现实中这样的情景,应该少之又少。
我总觉得,人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这样发展出来的关系才是高质量的。不过现在看来,即便你给很多人当一回人的机会,他还是选择当条狗,可能这样比较舒服,或者才是它本来的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