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渺渺集】061 虚与实

对于如何务虚,我开始找到了务实的路径。

我曾经在几个月前的周记里提到,现在的工作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务实转向务虚,有很多的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要做好“务虚”的工作,恰恰是靠非常务实的路径。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对某个行业的市场策略形成立体化认知”,那么至少需要通过务实地做好下面几件事情,来培养相应的能力。

首先可以把培养数据敏感度作为起点。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一开始连什么是“数据敏感度”都没有感知,最近在我老板的带领下,开始摸到一点门道。核心是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来找答案,知道当下需要看什么数据,以及需要进一步再分析哪些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就要让数据说话,也就是正确归因。同样一份数据,不同水平的人完全能得出不同层次的结论,归因越是准确,越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归因,需要经验的积累。一方面来自直接经验,曾经看过或者做过什么样的尝试,有过什么样的结论,与当下的情况有没有共同点;另一方面来自间接经验,通过行研报告、与业内人的交流,有过一些主观上的认知,与当下的数据交叉验证。认知越丰富,经验积累越深厚,下的判断也就越准确。判断力这东西,毫厘之差就会有天壤之别。对于超出当前认知范围的部分,不妨大胆假设,小心验证。

认知也需要不断地迭代。没有绝对的正确,当系统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认知就会相应发生变化。要形成认知,需要尽可能广地收集信息,但要注意辨别关键性信息和干扰性信息。比如,判断某个业务的发展,有10条利空的信息,而利好的只有2条,但实际上可能只有其中一条利好消息是具有绝对意义的,其他的信息未必是错的,但和那一条利好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信息的权重很关键。

要能让认知不断迭代,并且正确赋予信息权重,心态和思维模式非常重要。心态上要开放,可以带着假设去验证,但不要有预设立场,这会造成“选择性相信”,大脑自动过滤掉不想接收的信息,得到的认知就会有偏差。缩小自我,放下无用的自尊心,确保自己正在直面现实问题。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情绪化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带来反刍式思维。至于思维模式,才刚刚开始摸索,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述,但最近主观上的感受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了很多丰富的变化,大脑里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地被打散重组。不得不说,时时都能有新的洞察,真的很爽。

单独讲上面这几个点还是很虚,所以要跟核心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一是横向透视每个市场模块的运转逻辑,以形成立体化的行业市场打法。先根据过往经验制定初步的小策略,快速推进执行,产生数据,进而开始数据分析、归因、迭代认知、优化策略的循环。二是纵向打通市场获客的全链路工作流程,从线索获取到潜客培育,再到商机转化,每个环节都实现流程标准化和结果数据化,以便通过数据定位每个环节的问题,每个环节优化1%,整个链路的最终结果就不止提升1%。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保持乐观,凡事都尝试往前一步。对于新行业的开拓而言,总会发现每个领域都存在不同的卡点,每一个都“不好做”,如果只着眼于困难,那就是奔着不能做的方向验证了。不妨列出每一个领域的具体卡点,结合手头资源,找到最有可能突破的一个领域,集中攻坚。新行业的摸索周期也很漫长,需要快速付诸行动,同时也要耐心等待结果发生,给时间一点时间。

在面对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时,难免会感受到压力,这并不可怕,关键是需要找到达成路径,拆解成具体事项,很多时候焦虑是来自于对目标的束手无策。不过,起初我把“具体事项”等同于“路径”,所以有一段时间陷入到推动中台做具体执行工作的陷阱中,恰恰忽视了在目标和具体事项之间,需要有“路径”作为连接,而这正是我这个角色需要做的。

回看上一份工作,最后为什么整个部门陷入到泥潭中,也是因为部门领导没有找到关键路径,导致具体工作与目标严重脱节。缺乏可追踪的数据、可量化的结果、无法做归因分析、墨守成规,形成不了有效的市场策略,雪崩的结局也就不意外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对工作又有了新的认知,根据不断迭代的原则,上面的内容很快就会被“后浪推前浪”,这反而让我更加兴奋了。非常享受不断摸索的过程,并期待能日益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