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有为,有所不为更重要。
3月是人工智能技术划时代的一个月,新一代ChatGPT和文心一言相继推出,标志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迈入了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起家的某明星创业公司,被媒体称为“倒在了技术大浪潮来临之前”,不错就是我那老东家,真可谓令人叹惋。
这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典范。人总是忽略运气和平台的放大效应,把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几个靠着腾讯大平台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顺风顺水的人,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离开大公司自立门户创业,前面两年倒也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势不可挡。然而从2019年前后开始,接连在关键的业务和用人决策上频频出错,该作为的地方不作为,不该作为的地方瞎作为,想不作死自己都很难。而且大概人和企业都一样,一走下坡路就尽是遇到些牛鬼蛇神,听说最近还在持续引入一些“高人”。真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大家都知道做事情要顺势而为,所以势能好的时候总想着趁着东风再往上一步,做大做强。但这时候要是驾驭不住,往往就成了下坡的转折点。前些年有个朋友,因为领导赏识便扶持上位成了部门在区域的小负责人,人在顺风位很难不膨胀,后来便跟着这领导出去自立门户,一番不靠谱的折腾后又转到了一家创业公司当销售,正好赶上疫情三年销售最难做的时期。碰了一鼻子灰后,不得已转而求稳谋得了国企的中后台工作,但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偏一进去赶上放开,今年这干销售的人又支棱起来了。回看这一路的选择,基本就是哪里不赚钱选哪里。
道理大家都懂,话大家都会说,真到身临其境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选择之所以难就在于每个选择都让我们放弃了一些东西,选了A就是放弃了B,万一B的路更好走呢,人都是贪婪的动物,都怕选错,都想要更多。也往往要等到时过境迁之后,才能看得清楚当初的选择是否明智,也就是后视镜效应,所以拨乱反正也就没那么容易,更让我们在选择时慎之又慎,而越怕出错就越容易错。不过这些年我倒多少悟出一点门道,一定要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围绕自己的主航道来做选择,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选择这回事儿,说到底就是克制人的贪欲,让自己保持清醒。不用总觉得不做什么就会错过什么,一些大的节点上往往是不为胜过于瞎作为。从玄学上说一句,小富靠勤奋,大富靠命运,要真有你富贵的时候,怎么都少不了你的。踏踏实实练好内功,沿着主航道往前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好每一个选择,并努力让每个选择都成为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