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033《李银河说爱情》

人这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会经历很多的事儿。社会学研究中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标准,一个是钱,一个是权,一个是名。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在这几个领域里不断地奋斗,为名为利,为了权力,一辈子不停地追求。可是你最后会发现,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还是爱情,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序言

第一单元 婚姻制度

  • 所有这些与男女平等和婚恋制度变迁有关的新形式,大都是首先在北欧国家出现的,比如说荷兰(同性婚姻也是最先出自荷兰)。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作“希望在北方”,就是说所有那些主张解放的、自由的、快乐的、更符合人性的亲密关系形式,都首先出现在北欧国家,这就是“希望在北方”这一说法的来历。
  • 中国的文化跟西方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是家庭本位的,他们是个人本位的。表现在日常的思维方式上,就是我们会把家庭价值放在第一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什么的,这个价值是第一位的,把个人快乐放在第二位,要求个人要为家庭做出牺牲。西方文化则是个人本位的,他们往往会把个人的快乐放在第一位,把家庭的价值放在第二位,这样就会发明出各种各样新的亲密关系形式。
  • 一夫多妻妾制在1950年正式结束。《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第一部法律。而《婚姻法》里面明确提出了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国策,反对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提倡结婚自由、离婚自由,这都是1950年《婚姻法》中的重要内容。这个婚姻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妇女的地位,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应该改变自己的择偶观,去选择那些尊重妇女人格的男人,那些愿意承担家务的男人,那些愿意为女性在家庭中的巨大付出承担更多经济责任的男人,而不是那些让女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独立收入专职伺候他的男人,也不是那些自己打一份工却让女人打两份工(工作和家务)的男人。女人要依靠自己的独立工作、独立收入去争取与男人平等的家庭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途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那是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 相爱而不结婚的情况被戏称为“萨特-波伏娃模式”。萨特和波伏娃的不婚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他们俩相爱却不结婚,而他们的这种亲密关系模式闻名遐迩。他们为什么不结婚?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理念,那就是他们的亲密关系绝对不掺杂责任、约束和强制,而让情感可以自由流动。就是这样一种信念或想法,使得他们选择了终身只是同居而不结婚的生活方式。
  • 人的感情是流动的,有时的确会有审美疲劳,会有厌倦的感觉,究竟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人死死地拘禁在一起呢?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你完全属于我、我仅仅属于你的归属关系呢?在他们两个人眼中,亲密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是情感,而情感的流动是完全有可能的。波伏娃后来有一阵在美国也有情人,可能还不止一个。为什么这样的关系就不可以呢?为什么就必须坚决禁止呢?萨特是这么著名的哲学家,波伏娃也是哲学家,他们对这些问题肯定会有非常深刻的讨论和彻底的思索,最后他们就选择了这种相处方式。
  • 婚姻制度与人性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因为它要求完全的一对一,白头偕老,可是人类的感情流动性是挺大的,比如什么喜新厌旧,什么七年之痒,就是说两个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一长,就会有厌倦的情绪,有审美疲劳。而且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碰上外遇的机会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婚外恋、移情别恋和婚姻制度要求的那种忠诚的一对一、从一而终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第二单元 爱情

  • 对于爱情,尼采有一个观点,我初看到时相当震惊,他的观点大意是这样的:对于古代的人和未来的人来说是没有爱情这样一回事的。大家就是男欢女爱,生儿育女,根本就没有爱情这样一个东西,是基督教把人的性欲硬生生逼成了爱情。
  • 古代希腊人是最早颂扬爱情至上的。说到这个时期,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词,叫“柏拉图式爱情”。你可能以为柏拉图是在讲男女之爱,其实当年他讲这话时是在谈论同性之间的爱情。在古希腊,同性恋或者说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非常普遍的社会实践。每一个少年,都会有一个师傅,来教他各种技能,格斗技法、文化知识、修身养性等等,同时也是他的性伴。柏拉图就在劝这些成年人,要多关注少年的成长,注重精神的交流,少享用他们的肉体,不要让灵魂沾染上肉体的罪恶。所以后世就把两人之间的精神之恋叫作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个词是这么来的。
  • 尼采为什么说爱情是被基督教给逼出来的呢?因为基督教当时是非常反性禁欲的,提倡所有人都要到教堂去忏悔,忏悔自己在性方面的下流欲望。圣徒奥古斯丁甚至说,神要是在当初造人的时候能够设计另外一种让人类繁衍的方式就好了,那样人就可以避免犯下性交这一罪恶了。
  • 尼采的意思是说,人们本来没有爱情这个观念,不过是异性之间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欲望、性欲冲动,男人渴望女人,女人渴望男人。然而这种东西被压抑到可望而不可即的程度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叫作爱情的东西,一种浪漫的激情。
  • 对于尼采这个观点,我虽然一开始感到很诧异,但是想想是很有道理的。爱情往往产生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刻。激情之爱的发生,往往是在两个人社会地位差得很远,或者用世俗眼光来看,觉得这俩人很不般配,因而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当中。爱情的一个特点,就是会把对象理想化、美化、完美化。
  • 13世纪的欧洲,贵族阶层实行长子继承权制度。长子继承贵族的头衔,继承城堡、财产、土地。幼子或者次子什么都没有,于是他们骑着马浪迹天涯,来到一个城堡,看到窗帘后面有一位美丽的贵妇若隐若现,就开始幻想,可望而不可即,然后就弹琴唱赞歌、唱情歌,希望得到贵妇的青睐。据考证,这就是浪漫之爱的源头了,就是我们所说的romanticlove(罗曼蒂克之爱),一种浪漫的激情之爱。
  • 人生在世,只要渴望爱情,你碰上真爱的机会就还在。
  • 我对爱情的理解是,它是一种两个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一种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冲动。倒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一种冲动的感觉。而且这种爱情的冲动,是人际关系吸引中最强烈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的最高级别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情感。有些人对激情之爱有一点儿质疑,怀疑它只不过是一种夸张的幻觉而已。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本书,上面有一位欧洲的电影导演说的一句话,他说,爱情从来都是单方面的。这种说法挺叫人意外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你想啊,当激情之爱发生的时候,你就跟戴了放大镜似的,会把对方的优点剧烈地夸大,中国古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意思。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他说:所有陷入情网的人,爱的不是真实的对象,而是自己心目中虚构的对象,是自己的感觉本身。
  • 我们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我认为,首要的条件是你得先有灵魂,其次你得有爱的能力,有那种和别人成为灵魂伴侣的能力。
  • 怎样才能拥有爱的能力?答案是:一个人先要爱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爱的话,他不可能去爱上另外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爱的能力。
  • 灵魂伴侣是特别难得的。演员王志文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他说:“其实我就是想找个随时随地能说话的人。”听上去标准不高,但要真正找到一个志趣相投、能聊得来的人,其实并不容易。
  •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走过一生,跟多数人都是平行线,而灵魂伴侣跟你就是交叉线。如果你并不珍惜这个交汇的点,可能很快就过去了,就错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第三单元 性

  • 福柯有一次讲,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不压抑性,让人的性欲完全自由自在地宣泄,一个完全不压抑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举例言之,你不可以强奸、不可以猥亵、不可以性骚扰,这些行为一定要压抑,要惩罚,要限制。但是,一个合理的社会必定是性的自由最大化、性的压抑最小化的社会,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性欲,能让人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
  • 恩格斯对卖淫有过一个看法,他指出,资产阶级家庭是“两个卖淫合成一个道德”。什么意思呢?他是说,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就是女人完全不工作由男人养起来的家庭,实际上是一种性交易的批发,而在大街上交易的就是零售,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 在虐恋活动中,至少在商业化的虐恋活动中,男人扮演受虐角色的数量超过女性。调查数据表明,喜欢虐恋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受虐倾向的男性也多于女性。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鞭笞者大多数为女性,而被鞭笞者一般都是男性。这是虐恋的性别特征。
  • 我们还发现虐恋有社会阶层特征:一般来说,上流社会或中产以上的人才喜欢玩这种游戏,而底层的人较少涉足。我分析这一社会阶层的特征也是其来有自。比如说,虐恋活动与性的口味精致还是粗糙有关。底层的生活大多是粗粗拉拉的,在性活动中喜欢直奔主题。而社会上层的人会比较注重性快感精致的感觉。
  • 你可能会问,公共汽车上经常会有那种随便摸别人的咸猪手,这属于性骚扰吗?其实这种行为严格来说属于猥亵妇女罪,而性骚扰这个罪名最经典的情况是指一种特殊的情形,即在犯罪人和受害人中间存在权力不对等的关系。比如老板和员工、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学生、军官和士兵、医生和病人,等等,他们之间有权力不对等的关系,犯罪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威胁受害人,如果对方不就范就会对受害人不利,俗话说就是给受害人穿小鞋。

    第四单元 婚姻生活

  • 高层次的理想婚姻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第一,男女双方应该各自有独立的事业。比如钱锺书和杨绛,一个人研究学问,一个人研究翻译,两个人都有自己所钟爱的独立的事业,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而完整的,然后他们又结合在一起,这要比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关系好得多。第二,夫妻俩都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第三个要素就是,在理想的婚姻中,夫妻的人格应当是平等的,不能无论大事小情都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或者女人决定男人服从,无论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都不是人格平等,不是理想的夫妻关系。
  • 在我看来,婚后两个人的感情应当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友情和亲情,是三种情感混合的模式。
  • 每个人都想追求理想的婚姻关系,但是很多影响因素是不受你控制的。婚姻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如果看过一些关于生命哲学的书,你会发现感情中最珍贵的其实是两个人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和温暖的感觉。不是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么?最终你们的婚姻是不是美满,可能真的跟外在的条件、物质都无关,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感受力,去捕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
  • 人跟自己比较相同阶层的人,容易产生感情,容易发生爱情,容易维系感情。也就是说,门当户对不仅能让爱情顺利产生,还经常是亲密关系的质量保证,所以门当户对的人比较容易缔结婚姻。这就造成了这么一个局面:从统计结果上看,大家找的大都是同一阶层的人。
  • 那些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反而是非常态的。那些跨越了阶层的爱情或婚姻往往是因为发生了激情之爱。比如穷小子爱上富家女,富二代爱上出身贫寒的姑娘,王子爱上灰姑娘,富家千金爱上穷书生之类的。
  • 用国家权力来规范私人生活,真的合适吗?福柯说过,性是没有任何一种权力能够控制的资源。如果人们把处置婚外性关系的权力交给国家,无疑是缩小了我们每一个人自由生活的空间。
  • 有位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叫作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他曾经有一个说法:婚姻的契约可以是个性化的,每一对伴侣都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婚姻价值的理解,来规定彼此之间的承诺。所以说婚姻中的承诺不必那么死板,千篇一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争做那60%忠实于婚姻的人,保持精神肉体的双忠诚。但在维系婚姻关系时,不要一味地紧盯,以为要终身厮守就千万得看好另一个人。其实可以去认真思考一下,你们两个人最根本的承诺、最根本的愿望是什么,如果是生活上的相互扶持,你们就互相照顾;如果是浪漫的感觉,你们就互相爱恋。如果能够满足这个根本的需要,相互的忠诚也会比较容易做到。
  • 夫妻的爱情可能会转化成亲情,但是如果夫妻关系中有友情的成分,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夫妻也会越来越有共同语言。
  • 福柯说,难道人的生活不应当成为一个艺术品吗?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是艺术家,也没有专门的技巧,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和亲密关系塑造成一个艺术品,就像雕塑家拿着刻刀一刀一刀刻出非常美的雕像一样,来把我们的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 爱情这个东西,它的亲密关系、它的新鲜感,是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来保持的,并不是说你毫不努力,然后就可以自自然然地得到。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地、创造性地去经营自己的亲密关系,让爱的激情或者柔情持续终身。
  • 和异性恋家长抚养的孩子相比,同性恋家庭的孩子显示出更能抵御挫折的能力和更强的心理恢复能力。
  • 问题更大的倒是那些关系不好的父母,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比如说有家暴行为的父母,成天打打闹闹的父母,他们忽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精心呵护孩子,这些因素比家长的性别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

    第五单元 生育

  • 不生育的选择确实带有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色彩,但是难道说做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自私吗?个人主义并不等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以个人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较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不同的选择罢了,谈不上自私自利。
  • 我觉得从小就教给孩子一个平常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在社会中99%的人会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成名成家或者在事业上非常成功,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一定要成功的思想,有的时候反而害了孩子,日后会造成很多心理疾病。
  • 世界上那些真正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但凡要做出真正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原创性,要比所有以往的成功者都高明,要敢于藐视既有的规则,提出更新颖的思路。如果压制了孩子的自由想象空间和好奇心,一味追求在既有轨道上往前跑,孩子就不会有另辟蹊径的念头,就只能得到世俗的成功,也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些而已,不会成就真正独特的自己,创造出引领人类心灵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 在孩子一生的教育当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第一是学会怎么做人,第二就是教育他不要一味追求功利,而是培养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归根结底,尘世的一切努力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应当在灵魂和精神的层面。如果把世俗的成功当成了目的,人生就会异常狭隘,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会变得异常局促,精神生活会变得干瘪枯燥,人也会显得缺少灵性,甚至丢掉了灵魂。

    第六单元 性别

  • 说到性别色谱,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理论,认为那些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的人,也就是双性化的人,他们往往会比极端男性化或者极端女性化的人,具有更优秀的性格特质,心理更健康,也更能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

    答问录

  • 被一个人这样爱过,当然是很幸福很快乐的感觉。这一经历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偶然的因素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叫作王小波的人,他正好是这样一个人,而我恰好碰到了他,相识、相知、相爱;必然的因素是我们各自对这一爱情的准备,这准备包括三观的一致,俩人喜欢的书,思想性格的投契,浪漫气质和内心的吸引。灵魂的投契使得外在的一切变得无足轻重,比如相貌、身材、社会地位等肉身和世俗的因素。
  • 我认为你的问题是病态自尊,太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太计较二人关系中的对等,如果自己付出的多,对方付出的少,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解决的办法是要加强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因为病态自尊其实来自自卑。要尽量用一种独立和自信的态度生活,相信自己有独立的价值,不必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重视程度。
  • 你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被噎到就不吃东西,因为害怕分手就不去恋爱。爱上了一个人,就勇往直前去追求,最坏的结果就是他拒绝了你,或者在跟你相处十几年之后跟你分手。那种情况万一发生了,那就勇敢地去面对,总是强过你因为害怕将来出现这种事而根本没有尝试和享受到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