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046《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

第一章 女人为何如此艰难?

  • 所以我们有明确的敌人。比如父母,比如父权社会,这些都是姿态鲜明的敌人。正因为他们姿态鲜明,我才得以反抗。因为我的痛苦根源在外部。但是到了下一个世代呢?她们不得不在自己内部寻找痛苦的根源。因为敌人在自己内部,束缚着自己。那种苦闷的感觉应该与我们当时的痛苦很不一样。
  • 虽然可能存在每个母亲的个人性格问题,但同样不能忽略她们所经历的社会的问题。一开始我只把它当成亲子之间的问题,现在想来,或许这就是女性主义和女性歧视的问题。
  • 如果是自由恋爱,就无法把所托非人的责任转嫁给别人。因为没有人强制那个人走进婚姻,就无法怪罪介绍人或是自己的父母。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看着母亲想:“妈妈,就算换一个丈夫,你的不幸也不会消失。”我发现,这不是性格或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是那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问题。为了解开那个谜团,我在20年后写了一本《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笑)。
  • 田房:有一部山田太一编剧的电视剧《回忆制造》,里面的女性跟我母亲属于同一代人,讲的是她们24岁前后的故事。未婚女性到了25岁,会被戏称为12月25日就臭掉的圣诞节蛋糕。上野: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现在回过头看,那简直太侵犯人权了,可以说是性骚扰。田房:看了那部电视剧,我才总算想明白母亲那一代人为何被称作毒母,还有她们年轻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是换成我,我也会变成毒母。只不过,因为没有人会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导致孩子只能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 个人对母亲的怨恨和疗愈必须自己解决,但是在此之外,如果不去剖析、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就无法打断从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和干涉的连锁。
  •  你母亲是毒母的时候,经常说“这都是为了你好”,对不对?为人母者多多少少都会用这种方式控制子女,然而很少人会意识到“为了你好”其实是“为了我好”。
  • 要解决毒母问题,除了逃避或深入,别无他法。
  • 因为日本一直是父权制社会。无论哪个时代,女人都很苦。你外婆生在一个母凭子贵的社会,而她的女儿则生在表面平等的社会,因此成了毒母。
  • 日本其实也挺大的,外地有很多很多农村。东北地区管长子后面的儿子叫“神武”(jinmu)。这个名字很厉害吧,就是来自神武天皇。如果用那边的方言来讲,就是“zunmu”,也有人叫“叔叔”。比如“田房家生了个叔叔”。人家可是婴儿啊。你可能会想:“为啥要管婴儿叫叔叔?”因为,长子将来肯定也会有自己的男继承人,在那个将来的继承人眼中,刚出生的婴儿可不就是叔叔嘛。所以这个称呼意味着,他们将来只有成为叔父的命运。次子、三子除非入赘,否则基本无法结婚,要一辈子留在家里为长子一家干活。日语管分田叫“田分け”(tawake),这就是“混账”(tawakemono)的语源。因为长子会继承所有田地,因此会有叔叔1、叔叔2、叔叔3等人物。这些叔叔全都生活在一个房间里,一辈子不结婚。说白了就像长子家的家奴。长子以外的儿子就是这样的存在。直到日本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期,这些人才有机会走向大都市,并且成家立业。
  • 因为同龄人口的结婚率几乎是100%,人们也将其称作“皆婚社会”或“全员结婚社会”。不过,那种阿猫阿狗都结婚的社会只是一闪而逝的东西。
  • 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她们既是压迫者,同时也是牺牲者。
  • 所有母亲都会施压,只是有时候她们自己都不会察觉。因为在孩子面前,她们是绝对的强者,剩下的问题只是施压的程度如何,是否极端。自由主义的母亲也会对孩子施压,而非自由主义的母亲则会更露骨地施压。人无法逃离亲子关系,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父母,对孩子而言都存在压力。我干脆辜负了家长的期待,所以母亲应该对我心怀仇恨,认为“她的人生被女儿的生活方式否定了”。
  • 母亲和女儿都会把彼此的人生套在自己身上呢。如果是母亲和儿子,就不会这样。
  • 她把对自己母亲的执念,还有对丈夫的不满,全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 如果丈夫在那一刻没有选择妻子,那可是大忌。因为一旦站错队,夫妻关系就不会有将来!所以我认为,那是身为丈夫的正确态度。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妻子,而不是女儿。的确,如果父亲当时选择了我,我恐怕很难暂时舍弃父母,完成自立。
  • 我们是三世同堂,奶奶跟我们一起住,父亲又是长子。强势的婆婆跟儿媳吵架时,他总是帮自己母亲。因为那一代的男性都有恋母情结。因为那一代的男性得到了吃鱼能吃全须全尾的待遇,所以绝对无法完成“弑母”的心理成长。

    第二章 女人曾经如何战斗?今后该如何战斗?

  • 妇女解放运动的关键在于摒弃了“主妇”“母亲”这种女性的特定角色。
  • 当时明明已经有了表面的男女平等,但自由性爱中受伤害的全是女性。女性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换来的认知就是男性对性的不平等是如此无知和不负责任。
  • 我对《无所畏惧》里的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大学斗争中)我身在街垒之中,从不化妆打扮,跟男人混在一起战斗,但是那些会化妆、打扮的女生却成了那些男人的女朋友。这就是我参加女性解放运动的契机。”
  • 社会存在A面与B面。政治、经济、时间、就业,这些都是社会的A面,而B面则是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等。A面可以通融,B面却无可取代。男性都在A面,女性一开始也生活在A面,但是随着分娩和育儿的开始,她们就不得不移动到B面。男性会因为疾病和受伤而发生转移,但除此之外,基本上一直待在A面。女性必须往返于A、B两面,比如B面的医院吩咐她“你有流产征兆,请在家休息”。这个女性也需要非常艰难地与A面的公司协商这个问题。
  • 这是我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本书里提到的模式。里面有一个成年男性占据的“市场”领域,其背后存在一个囊括了女性、儿童和老人的隐形领域,那就是“家庭”。儿童时期,所有人都处在“家庭”领域,但是成年以后,男性会走向“市场”,女性则留在“家庭”,导致两者的人生路线分化,直到变成老头、老太,才会再度重合。
  • 也就是说,只有从B面强行打碎中间的壁垒,才能逼迫A面的丈夫不得不来往于A、B两面。如果B面不提出诉求,A面几乎不会主动参与B面。因为只待在A面是很占便宜的事情。
  • 然而,最抗拒申请残疾人手册的,往往是老人本人及其家人。虽然领了手册能得到更多援助,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残疾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前歧视过很多残疾人,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一群人。
  • 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
  • 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刻意割裂女性,让两边都无法发声。因为政治家都很狡猾。

    第三章 认真思考婚姻·恋爱·育儿

  • 无论恋爱还是性爱,他们可能都没有很认真地完成“深入对方领域,打破自我边界”这个步骤。所谓恋爱和婚姻,就是无论男女都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进入对方的人生。现在我感觉,你们那一代人并没有认真完成这个步骤。从你们那一代开始,受到的教育恐怕都是不主动、不维持,甚至刻意回避深入他人领域的人际关系。
  • 大发脾气、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这些暴力行为当然属于家暴。可是,女性生育之后,对男人发火是关乎性命的事情。如果我这样说,可能会被人批判“你想正当化自己的行为”,但我今天就是要说(笑)。妻子一旦怀孕,就必须不断来往于B面和A面,而丈夫只需偶尔探头看一眼B面,实际能够一直待在A面。孩子出生后,妻子就必须始终留在B面,如果这时丈夫不转而来往于B面和A面,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因为当妻子需要去A面时,丈夫必须留在B面维持局面。但是丈夫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偶尔来到B面换个纸尿裤,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且男人如果不想换纸尿裤,还可以一撒手说:“剩下的交给你了。”他们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会很自然地做出这种举动。
  • 妻子分娩之后,就会发现丈夫背后的狡猾。然而她却过度疲敝,已经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到最后就会变成爆发的情绪。
  • 因为女性拥有强大的力量去打破那个关系。如果男的在那个瞬间选择了逃避,就再也不会有机会。育儿是女性最忙乱的时刻,如果丈夫选择在这个时刻逃避,女性心中就会积累愤怒和不满。可是,现在的人都在社交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夫妻关系很难修复。
  • 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但婚姻的确是让对方进入自己的生活、自己进入对方生活的重大选择。也可以说,这是一场赌上一切的战斗。可是,很多人因为社会习惯或风俗,以一种随大流的方式进入婚姻。我认为,婚姻不该如此。虽然我没有结过婚,但是跟男性同居过,而同居也是两个人进入彼此生活的行为,在这一点上跟婚姻相同。两个人住在一起,会给彼此增添各种麻烦,而且这种选择一辈子都没有几次。所以我会想:“我能一辈子跟这个人在一起吗?我能做出这个承诺吗?”最后,我的答案是:“对不起,明年都很难说。”真是太老实了(笑)。
  • 在进入彼此生活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会受到考验,所以那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时刻。狡猾、自大、奉献、充实、宽容,所有这些特质都将会暴露出来。朋友之间不会建立起这种同归于尽的关系,所以闺蜜固然好,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 生活就是一些琐事的累积,会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我没有养育过孩子,所以没有资格评论,但是可以说,养育孩子会完全暴露自己的价值观。如此一来,就算可以做出让步,人也会变得无法和解。许多“不可原谅”的事情会井喷。此时如果建立了互相深入的人际关系,深入到足以伤害对方,那么自己也会受到伤害,然后共同学习成长。
  • 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不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那些孩子也有自己的伤痛。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无论多不情愿,他也会强迫自己做好一件事。“你究竟想做什么?”“你究竟喜欢什么?”“做什么事情最开心?”这些简单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不上来。他们很难挖掘到事关人生根基的东西。优等生就是这样。
  • 一个人的内在也分为A面和B面。能考上东大的人,都是努力让自己的A面符合社会A面的人。为此,他们要扼杀掉独一无二的我,也就是自我的B面,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所以一旦被问到“你究竟想做什么?”他们就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从小就扼杀了那个部分。
  • 真诚面对自己肯定最轻松啊。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这样的人生才最轻松,比一辈子扼杀B面的自己好多了。

    第四章 女性主义与性主题。永别了,大叔式思维!

  • 所谓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须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由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弱者会直接受到压迫,因此不得不思考。弱者必须考虑强者,对强者展开想象力,但强者不需要对弱者展开想象力。所以,他们遇到一些事情,会表现得十分呆滞。比如自己的妻子在公司受到性别歧视,一些大叔会说“大家都这样”,一旦女儿在找工作时受到歧视,就会大发雷霆。
  • 因为妻子是外人,女儿是家人。女儿就像他的附属品。直到自己的附属品遇到了问题,男性才会有所意识,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到这里还可以理解,可是那些人偏偏想象不到自己的女儿会成为其他男性毫无顾忌的性凝视对象,而他自己也可能对别人做过那种事。
  • 母女关系和母子关系完全不一样。因为儿子无法弑母。
  • 女性上了年纪之后,会经历一个与母亲重叠的时期,亲身体验到女性的荒诞,比如:“原来40多岁还有性欲啊”“原来当了母亲也会想色情的东西啊,那我妈肯定也这样”。但是,男性不会有这种亲身体会,所以总会把母亲神化。
  • 儿子可以弑父,但是无法弑母。男人总有一种妄想,认为世上只有母亲会100%包容自己。无论自己犯什么错,就算杀了人,母亲也会包容。哪怕现实不是这样,他也会认为母亲对他的支配,对他的献身,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正是那种爱,支撑了自己的人格。
  • 男人的自我认同非常脆弱,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受伤。所以易推倒的女人,愿意被推倒的女人,就是男人眼中的万人迷。
  • 需求等于欠缺。这个词的英语不是“needs”吗?为了填补欠缺,才会有“需求”。也就是说,你现在没有吸引男人的需求,是因为没有欠缺。这样很好啊!
  • 为何人在恋爱的时候会意识到这是恋爱?正因为我们不仅从现代媒体,甚至从《源氏物语》这种古典作品中学习了恋爱的概念,才会意识到“这不就是我在那本书里读到的恋爱吗?”,从而为自己的感情定性。话语对人的束缚力很可怕。英国作家科林·威尔逊在《谋杀百科全书》中分析过一个少年刺死心上人少女的案件。他认为:“如果这名年轻人体验过性爱,或许不会杀死他的心上人。”正因为他不懂得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希望与人发生关联”“希望走进对方的生活”,才会选择了刺杀。所以,表述经验的文字说明越多越好。这样一来,人们在感到心中小鹿乱撞、被另一个人深深吸引时,就会意识到“这种感情一定就是那本漫画里讲述的‘恋爱’”。

    第五章 我是女权主义者?

  • 我觉得女权主义者就是自由的女性。她们可以直言“不要就是不要”,而且没有上下关系。
  • 每次女权主义者提出抗议,或是发表意见,都会有人跑出来说“女权主义者肯定很讨厌男人吧”或是“你们是不是想篡夺男权社会”。还有“女权主义者是不是想当男人啊?”,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而且是特别“男性化”的对女性主义的误解。我在东大演讲中提道:“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有好多男性都跳出来说:“我头一次听到这种定义。”“你说的不对吧。”人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他人,所以女性一旦主张权利,男性就只会理解为:“哦,你想变成我啊。”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力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不过在我们看来,则是“我才不想变成你那样!”“谁要变成这么无聊的生物啊!”。(笑)
  • 一有人抗议,他们就条件反射地认为“你想造反?”,这种反应就证明男性知道自己占据了支配地位。
  • 很多女儿都会同情被父亲支配的母亲,同时又无法容忍母亲的唯唯诺诺,对吧?因为她们同为女性,看到女性同胞的弱点会痛苦不堪,同时产生憎恶。很多女性都因为厌女而向男性过度同化,希望得到男性的认可。
  • 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女性不厌女。如果真的存在不厌女的女性,她们就不需要成为女权主义者。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厌女,我会爽快承认。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现在我觉得,如果有下辈子,我更愿意当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