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108《微习惯》

对小小的进步感到满意和标准低不是一回事。李小龙有一句名言能很好地总结这一点:“要满意,但别满足。”

  • 按照微习惯策略行动,就是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
  • 习惯是“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的一种行为”。
  • “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好习惯是这样,坏习惯也是如此。
  • 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时间千差万别,建立习惯就好像骑自行车上陡坡:爬坡,到顶,下坡。刚开始,你必须用双腿的最大力量蹬自行车,之后会渐渐变得轻松,但是你必须一直蹬到山顶,否则就会倒退回原地,让之前所有的进步付诸东流。
  •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 在事实上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 前额皮层和大脑其他部分区别的方式,他表示,前额皮层以外的其他所有部分决定“是什么”,而前额皮层主要决定“可能有什么”。
    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是建立新习惯的唯一方式。
  • 基底神经节意识不到只有人类才有的高层次目标,但是它可以高效率地重复模式,节省精力。所以,即使不像前额皮层那样“聪明”,它对大脑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重要性。而且一旦我们训练基底神经节自动完成积极行为,我们真的会爱上这种感觉。
  • 大脑是由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行为模式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相当活跃,反应灵敏,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意志力)。基底神经节的自动功能不仅强大,而且效率高。它们能节省精力,无须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 如果想持久改变,动力并不是可靠的策略。因为它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已经是几百年来公认的事实了。
  • 在同一天里做过艰难决定的人在后来面对诱惑时屈服的可能性更高,这体现了自控力的下降。
  • 引起自我损耗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 动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当建立习惯的策略。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没有把它耗尽。
  • 我们在评估自己的疲劳程度时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事实上,意志力就是思想的战斗,而且根据这些最容易消耗意志力的因素看,这种战斗似乎与你根据任务投入的力量多少有关。
  • 如果把一件大工程拆分成“精神上容易消化”而且不会造成压力的小工程,精神能量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
  • 很多时候你的确很累,但给大脑或者身体找点事情做,身体就会被唤醒。
  • 在对工作决定权较高的雇员中,将近90%的男性和将近85%的女性满意度较高,而在工作决定权较低的雇员中只有大约56%反馈了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这是一个普遍真理的具体案例——人一旦感觉受到控制,就会消极怠工。
  • 幸福感会促使人们进行抽象思考,这有助于看清全局,但会不利于实现目标,因为实现目标需要具体思维。
  • 正念是一个人能培养出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它指的是对自己思维和行动有清醒的认识。正念是目标清晰地活着和敷衍地活着之间的区别。
  • 许多人成了自己身体的奴隶,不断回应着自己的每一个情绪和心血来潮的念头。
  • 以周为单位的习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养成,但是它们耐久性强,最终被大脑认可为一种模式。
  • 在没人对你提出任何额外要求时你会做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让你感到惊讶。用聪明的方式给自己适度自由,是增强自控力的好方法。
  • 对于混合微习惯,我建议在开始时不要设定任何限制。看看你决定多久去健身一次。如果你似乎根本不想选择健身,那在一开始,你可以规定每周必须健身一天,之后再慢慢升级到每周两天。但一定要慢慢来,别急于实现变化,因为大脑不能也不会很快改变。既然大脑会慢慢来,那么让自己舒服地适应变化是最符合逻辑的做法。
  • 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种思维状态。一种是权衡各种选择的状态,叫慎重心态,另一种是决定行动的状态,叫执行心态。我们的目标是进入执行心态,而不是被困在慎重心态的层面。
  • 意志力恢复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大脑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