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想要提醒你,除了不断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设计改进策略,气喘吁吁地付诸实践,却又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之外,你还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做很多其他事情。
前言
- 事实上,没有什么比那些身材健壮、仪表堂堂、红光满面的成功人士更无聊的了,他们运用各种自我优化的策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过,那些固执又任性的怪人则更讨人喜欢,比如我的父亲,他宁愿在盛大的家庭聚会上什么都不吃,也不愿意在“错误的时间”吃东西,也就是说,不在他的非用餐时间吃东西。但他能用他那永不言败的乐观精神帮助我们度过每一次生活危机。还有我最喜欢的舅舅,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半辈子都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泳裤,是我认识的人中最轻松、最可爱的人之一。
一觉睡到中午
- 半睡半醒是一种流动的中间状态,是一个过渡地带,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小说巨作《追忆似水年华》就是这样开始的:“我情意绵绵地把腮帮贴在枕头的鼓溜溜的面颊上,它像我们童年的脸庞,那么饱满、娇嫩、清新。”
- 早晨醒来,能够愉快地伸展身体、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然后穿着睡衣慢悠悠地走进厨房,端着一杯茶或咖啡,悠闲地回到温暖的被窝,任凭油腻的牛角面包屑掉在床单上,蜷缩着读一本好书,或者与一个合拍的伴侣静静待在一起,直到厌倦为止,这样多么幸福啊。
不准时
- 好莱坞天后伊丽莎白·泰勒甚至充满激情和坚定地迟到,以至于她在2011年去世前在遗嘱中规定,她的灵柩应比规定的时间晚15分钟送往教堂。这是她对这一常被低估的特质的坚定承诺,也是一次真正的壮举,它表明,即使是死亡也可以有幽默的一面,即使当事人无法亲眼见到。
不打扫卫生
- 一位精神分析师向我解释说,任何像我这样坚持某些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秩序体系的人——甚至有人在一切回到原位之前都不能脱下外套——都只是试图用外部秩序来安抚内心的不安全感。
- 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混乱的工作场所会促使人们放弃熟悉的思维模式,尽管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开展日常工作更容易成功。有序和无序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借用爱因斯坦的话问一问自己:“如果一张凌乱的书桌代表了一个凌乱的头脑,那么一张空空如也的桌子又能说明使用它的人什么呢?”
寻找石头
- 古斯塔夫·威廉·菲茨克不仅收集石头,他还“饲养”石头,他相信自己已经成功地让一块石头产下了幼石。当里克问他如何知道哪块石头属于哪块石头时,菲茨克先生回答说:“你必须培养一种感觉,知道哪块石头愿意和哪块在一起,就是这样。”“如果感觉是错的呢?”“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八九年以后什么都没发生,你再把它们分开。……没有正确的感觉,什么都做不成。”几乎没有比这更富有诗意和简练的方式来总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了。
被雨淋湿
- 如果你出门没有带雨伞或雨衣,会体验到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你的脸庞,缓慢而持续地渗入头发和衣服,最后到达你裸露的皮肤,遍布你的每一条皱纹,这有什么不好呢?在长达数天的徒步旅行中,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下雨,雨水顺着你的脖子流下来,每走一步,你的鞋子都会发出嘎吱声。
- 挑战大自然的多变天气的独特感觉,以及终于摆脱厚重潮湿的衣物、坐在温暖的环境中的松弛感,会成为一种愉快美妙的经历,深深地印在你的心中。就像当年那位充满魅力的法国人,他把我们带到他的车库里,让我们擦干身体,还用现煮的咖啡和刚刚炸好的大虾款待我们。
毛骨悚然
- 总的来说,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故意让自己兴奋,然后再平静下来,确实会产生许多积极的作用。大约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知道这一点,他在《诗学》中提出,悲剧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所谓的“净化”(Katharsis),当观众通过共情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体验到“恐惧和惊慌”时,就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净化。这让忙碌的雅典人在体验强烈情感的同时,又不会真正置身于危险之中。
房间里的小旅行
- 生活中真正的冒险是发生在外面的广阔世界,还是发生在自己家的客厅,这是一个自古就有的争论点。但很少有人能像丹尼尔·凯尔曼那样,他在小说《丈量世界》中将这个争论点简洁明了地论述了出来。在这部小说中,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只用一支铅笔和一个指南针就测量和征服了整个宇宙,他与探险家、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 在许多情况下(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只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发现这个世界是非常有用的。游历甚广的法国贵族格扎维埃·德·迈斯特早在1794年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一次决斗后被判处了42天的禁闭,当时他决定将这个惩罚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将其视为一次冒险,并开始了一次“地平线之旅”。他有一张床、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以及几张图片,这些简单的物品引导着他进入想象力、回忆的无限空间之中,甚至让他触及整个世界。他指出,尽管当局禁止他外出,却“把整个宇宙留给了我,无限和永恒将为我服务”。
-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想象力不受干扰地漫游,比任何昂贵的旅行都更加刺激。
任思绪四处游荡
- 心不在焉地在遥远的星系中漫游,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深度放松的模式,在这种状态之下,礼仪和其他外在表现好像完全消失了。只有脱离人际交往的控制,吃着刚从锅里捞出来的意大利面,拿着冷冻比萨在电视机前闲坐,把脚翘在桌子上,手指插在鼻孔里,除了懒洋洋地任思绪四处游荡、打哈欠或大声叹息之外,无所事事,这才是生活真正的乐趣。
拖延时间
- 如果几小时后再打扫卫生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要现在收拾呢?如果里面没有散发着紫罗兰香味的手写情书,为什么要及时打开邮箱呢?在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经典电影《闪灵》中,杰克·尼科尔森一脸疯狂地盯着打字机,无休止地敲打着“今日事,今日毕”这句效率口号。
观察别人而不是自己
- 最近,在一次傍晚外出散步的时候,我的小女儿告诉我,她有多么喜欢观察城市住宅的黑暗窗户,想象着住在里面的人此刻在做什么。不管他们是去了电影院或剧院,还是去了亲友那里,那扇没有亮灯的窗户的后面是不是等待着被使用的卧室,真实的生活都在黑暗的另一边秘密地发生着。小女儿的谨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相比之下,我自己显然更有窥视欲,我更喜欢明亮的窗户,通过它们可以直接看到一些景象——凌乱的橱柜、堆满书的书架、斜切构图的奇怪画作,或者觉得自己未被注意的住户在窗户框出的画面中随意走动,所有这一切都提供了一个无声的戏剧场景,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恶作剧
- 事实上,长年累月的告诫和越来越多的自我反省似乎已经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举止得体的“大人”,以至于我们不仅忘记了如何用手指吃饭,或在别人面前肆无忌惮地挖鼻孔,还忘记了成为公主或可怜孤儿的能力,也就是说,那种沉浸在游戏中,并将自己传送到其他世界的能力。
-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这种能力称为“心流”(flow),成年人试图通过棋类游戏、运动、创造性职业或借助令人陶醉的物质来恢复这种能力。然而,无论你是低头在棋盘前弯腰抽烟,沉浸在“心流”之中,还是在过家家游戏中因有人大声放屁而咯咯地傻笑,都是另一回事。你可以很容易地测试这种能力是否仍然在某个地方休眠,并且可以通过恶作剧唤醒它。
- 在一项关于“贪玩的成年人”的研究中,德国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喜欢胡闹的人更容易接受和采用新的观点,并进行更多有创意的思考。除此之外,像我丈夫一样,每次他在火车站接我和孩子们时都会躲起来,当孩子们最终找到他时,他比孩子们还要高兴,这是非常健康的行为。当我们大笑时,大约300块肌肉会活跃起来,新陈代谢和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快速的呼吸会将大量的氧气送入血液,当你们事后躺在对方的怀里,虽然精疲力尽却很开心时,动脉会扩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降低。因此,那些做搞笑事情的人实际就是在进行很好的预防保健。
收集纪念品
- 每次我们家吃煮土豆时,我把不锈钢的三齿土豆叉插进冒着热气的土豆里,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那擦得闪闪发光的干净厨房,想起他不仅热爱清洁和秩序,而且还喜欢吃粉糯松软的土豆。这把小巧而坚固的叉子不是我买给自己的,而是从他的家里来到了我的家中,它比他留给我的其他珍宝更深刻地连接了我与父亲。
- 父亲的皮扶手椅、两尊细长的非洲木雕、相册和一个镶金边的四叶草摆件都在我们家有了一席之地,这让我觉得父亲仍然在我身边,用他那过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平衡我与生俱来的悲观主义。或许这些物品之所以如此神奇和令人欣慰,是因为它们体现了那些一去不复返却仍会留在我们心中的东西,并不断使之具体化:亲情和爱情,有趣和悲伤的共同经历。因此,就像我们被整理师和极简主义者教导的那样:物品占用空间,它们还能创造空间。如果没有这些物品的隐藏功能,没有这种微妙地触及情感层面的魔力,我们的生活可能看起来就像一间过于宽敞的候诊室,整洁有序却缺乏温度。
坐在公园长椅上
- “公园长椅作为公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解放和启蒙的产物。这是公民自由平等的象征。”德国作家、新闻工作者格哈德·马茨格这样写道。直到今天,公园长椅上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富人和穷人都很高兴,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场所;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容身之地,他们可以在这里练习牵手、抽烟或喝酒等社交技巧,而老年人可以安静地坐下,眯着眼睛晒着太阳,与邻座的人聊天,或者感受一下家门口以外的世界。
- 如果一座城市不再有公园长椅,长椅上不再有无所事事的人,那么这座城市将是一个反人类的地方,不再有任何真正的居民,有的只是路过的消费者。
躺着生活
- 贝恩德·布伦纳在他的《躺平》一书中写道:“躺平的艺术本身并不存在,它与其他艺术相呼应:无所事事的艺术、谦逊的艺术、享受和放松的艺术,甚至是众所周知的爱的艺术。”
没有智能手机的一天
- 他自愿放弃手机的举动确实赢得了尊重。因为如果你想和他见面,就不会随意推迟,所以大家会努力安排好时间。实际上,对于所有人,这都很好。就像那种愉悦的时刻,当电话响个不停,而你完全不为所动。当时还在商海中浮沉的父亲对此做出评论:“只有仆人才需要时刻与他人保持联系。”他对移动电话带来的烦扰一概不理,并因此一直不使用手机。
爱上奢侈
- 耶拿哲学家兰贝特·维兴在他的《奢侈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Luxury)一书中将奢侈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类的个性得以彰显,这是一种达达主义的反抗精神,抵制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功利主义合理化。
- 一只手表、一艘游艇或一辆汽车仅仅因为价格昂贵,并不能成为奢侈品。作为对财富、声望和地位的一种炫耀性展示,它们并不能直接带来奢侈的体验,因为它们服务于一个特定的目标,所以必须与一个目的相关联。更确切地说,某种东西通过提供一种审美体验而变成奢侈品:“所以,奢侈品产生于认为某种东西是奢侈的人的情绪。”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状态中,一个人不仅可以通过拥有像红底高跟鞋这样精心制作的珍贵商品来获得奢侈感,也可以通过一个悠闲的早晨、一顿丰盛的晚餐、需要精心呵护的长发,或者一个放纵的游戏之夜来收获奢侈感,人们可以给予自己这些奖励,甚至放纵到违背常理的地步。
- 如弗里德里希·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正是在游戏中,人以特殊的方式体验自身,因为摆脱了目的理性的束缚,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活生生的人,”兰贝特·维兴说,“在体验奢侈的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只有那些没有被强迫保持理性的人才能保持理性。”
向窗外看
- 20世纪70年代末,当我们从巴伐利亚州前往鲁尔区的外婆家时,有三样东西是我特别期待的:外婆做的西里西亚蓝莓饺子、报纸自动售货机(我帮舅舅拿《星期日图片报》),以及街道对面靠在窗边聊天的妇女。那些妇女有的头发上还戴着卷发筒,她们几乎都在抽烟,或者至少在窗台上放着一壶咖啡。虽然很明显她们都待在屋里无法出去,而生活应该是在外面的某个地方,但她们看起来一点儿不忧郁,也不沮丧,反而很善于交际,最重要的是,她们对自己表现出的懒散充满自信。
- 因为我们如今总是被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你很少看到有人靠在窗边,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窗户外面发生的一切。乍一看,外面似乎什么也没有。也许邮递员刚刚转过街角,也许有一个塑料袋在风中优雅地飘荡。有经验的橱窗观察者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毕竟,外面的世界总是反映着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乐观开朗,鸟语花香会让我们心情愉悦;如果我们愁眉苦脸,街道旁的树枝也会显得光秃秃的。
- 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自己家的窗前放置摄像头,并把他们在窗后看到的景象上传到“Window Swap”这个奇妙的网站上,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在这些动人的画面中,你会看到哥伦比亚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或者奇异的动物在英国的花园里漫步,这些画面不仅提供了异国情调的景色,还能让我们了解每天透过这些窗户看世界的人们的生活:英国康沃尔的汉娜看到海浪拍打沙滩时,是否还会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加拿大勒马耶-德蒙塔涅的卡罗尔看着篱笆后面的墓碑时,她还会陷入沉思吗?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安的窗台上厚厚灰泥中的大蒜是否暗示着她是一个好厨师?
- 这个网站所提供的看似不起眼的景色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它们所展示的地方不在任何旅游指南上。无论是卢旺达的一条人行道,还是加纳的一个铺着瓷砖的花园,你以前都从未见过。毫无疑问,这些人通过分享他们的窗外景观,允许我们透过他们的窗户向外窥视,激励了我们再一次向窗外看,就像是第一次向窗外看一样。
走出自我而非专注于自己
- 有时候,事情确实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发展,那就是像一道霹雳从天而降,就好比我的一位“战友”莫妮·波特的经历那样。在她儿子上学的第一天,他们两人沿着人行道骑自行车去学校,莫妮像一只慈爱的母鸭子一样为儿子带路。一旦有行人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就下车让路。在一个特别宽敞的地方,一位老人突然挡住了他们的路,他愤怒地跺着脚,挥舞着手杖,并用它敲打莫妮的自行车。“你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所作为,你是个糟糕的母亲,”他责骂道,“你应该在马路上骑行,你的孩子也不该出现在这里!”为了不破坏儿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莫妮平静地向他解释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她通常不在人行道上骑车,而且他们已经一直在躲避行人了。然而,这位老人继续喊着,所有的安抚尝试都没有成功,直到一直静静地站在旁边的孩子突然愤怒地大声喊道:“你这个坏人,坏人!”于是,平静终于回来了,他们两个如释重负地继续骑车。所以,当涉及负能量时,负负可以得正。莫妮·波特一家最终用一句话打破了僵局,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场合,究其原因,是屡试不爽。
- 如果每个人总是“处于自我之中”,当别人或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没有人感到不安、愤怒,或者上前干涉,这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为什么要“专注于自己”,没有什么比“走出自我”更好的了,无论是在足球场上恣意奔跑,在狂欢节时在桌子上跳舞,还是刚刚坠入爱河,甚至是在梦境中忘乎所以,都是最美丽的“走出自我”。
坐在马桶上
- 考虑到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的潜力,厕所在我们这个国家受到的尊重少得令人吃惊。这与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日本,人们甚至会组织建筑设计竞赛,用设计完美的厕所来取悦公众。松本圭介是京都光明寺里的一位僧侣,在他看来,厕所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毕竟,这里据说是火头金刚悟道的地方。在他的著作《小僧心灵大扫除》中,他将厕所视为家庭和个人精神净化实践的中心场所。
- 不一定非要在田园诗般的冥想室、瑜伽静修所或禅宗寺院中才能幡然醒悟。厕所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场所,你随时可以用来静修、反思和激发灵感。同时,厕所是一个日常的隐居处,在这里,我们可以与自己和平相处。
庆祝自己的错误
- 为什么只有在你工资上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才喝香槟呢?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你更应该开一瓶香槟,最好邀请几个朋友,把不顺心的事情一一道来,那么这个夜晚很可能会是你一生中最愉快的夜晚之一。
夜间游荡
- 为了确保尽可能快地入睡,你不应该睡前在床上看电影,或者读令人兴奋的书;避免太晚吃晚饭,喝酒也要适量;要适度地运动,但千万不要过量;尽可能减少(或不要)思考,当然更不要执着于某件事情。
- 只有浪漫主义者不仅在晚上做梦,他们在白天也梦想着另一个世界。一个真正的生活艺术家不在意何时睡觉,也无所谓睡多少觉。因此,如果你晚上躺在床上焦躁不安、辗转反侧,或者不安地在房间里游荡,对即将到来的疲惫工作日感到煎熬,你应该尽情享受自己的灵魂处于“超然”状态的这种体验,你可以阅读、写作、烘焙,或者听一听轻音乐。夜晚有它独特的魔力,没有其他时间能让人如此美妙地感受孤独了。
拥抱坏情绪
- 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与不满足是能够思考、反省和进行哲学思辨的先决条件。叔本华自幼缺少关爱,在其他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他完全有理由脾气不好。除此之外,创造性的工作令人精疲力竭,而且与缪斯之吻的天才神话相反,他经常会被激烈的坏脾气裹挟。心情好的人不会去阅读和思考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而是给自己买个冰激凌,往吊床上一躺。
- 奥地利哲学家康拉德·保罗·李斯曼曾经说过:“那些快乐的人是不会思考的。”同样来自奥地利的演员约瑟夫·哈德也对此表示认同:“在我心情有些沮丧的时候,我在舞台上的表现其实更好一些。”
- 然而,我们轻率地认为是坏情绪的东西,仔细观察后实际上是真正的宝藏。坏情绪放纵而叛逆,有时可以成为一个高度理性化社会中有力的干扰因素。它可以成为许多思维敏捷者、狂热的生活艺术家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基本模式,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可以在艾萨克·牛顿、托马斯·伯恩哈德或赫尔穆特·施密特身上看到这一点,也可以在虚构的作品中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在埃克尔·阿尔弗雷德、豪斯医生或奥斯卡身上。
打个盹
- 午睡不仅仅是心灵的慰藉和无所事事的避难所。法国哲学家蒂埃里·帕奎特认为,午休是对日常生活全面经济化的一种反抗。谁不想加入这样一场只需要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的对抗呢?对于帕奎特来说,午休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时刻”,它唤起了一种“完全自由的感觉”,是现代人自主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可以找一个漫长的午睡时段,放松一下,阅读他的文章《午间小憩的艺术》。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偶尔打个盹,也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处游荡,而不在意步数
- 瑞士社会学家卢修斯·布克哈特甚至对漫步进行了科学研究,他的漫步学课程至今仍在卡塞尔大学开设。生活艺术这门学科难道不应该从小学起就教给每个人吗?毕竟,正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善于移动,所以我们常常只能以快进的模式看待这个世界:模糊、失焦,失去了对细节的感知。与其收集成千上万的行走步数,不如关注脚下的每一步。
适当地狂欢一次
- 位于欧洲北部的芬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芬兰已经连续多次名列榜首。芬兰人的幸福不仅与大量的桑拿浴室、无尽的森林、优秀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福利有关,而且离不开“kalsarikännit”——维基百科对它的解释翻译过来就是“独自在家,穿着内裤,在舒适的角落窝着喝酒”。
- 与其在履行职责时总是精神饱满、红光满面,不如让自己时不时顶着黑眼圈,用迟钝的头脑来审视生活,从而能够发现值得活下去的原因。奥地利哲学家罗伯特·普法勒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爱情的癫狂让我们崇拜所爱之人桀骜不驯的品质,如果没有性欲的无耻和丑恶,如果没有我们失去理智的放纵、慷慨、挥霍、馈赠、庆祝、欢乐和陶醉,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只是一连串平淡无奇的空洞需求,或者充其量是对这些需求的迟钝满足,还将只是一件可预见的、缺乏想象力的事情,而且没有任何高潮。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生活将更像死亡,而完全称不上生活。”
因为情绪低落而请一天假
- 任何感到情绪低落的人都应该“请一天假”(einen Tag blaumachen),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把一天变成蓝色”,在德语中来源于“蓝色星期一”(Blauen Montag),很早以前在染色工人中会流行这个说法。染色工人通常在星期天把布料放进染料池,让布料上色。到了星期一,工人把浸泡的布料从染料池中取出,放在空气中晾干,让染料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安心等着(他们的布料)“变成蓝色”。
随便聊一聊,而不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 害羞的青少年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假装碰巧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的其他人不存在,除非是亲密的朋友和家庭成员。据推测,与陌生人无拘束交谈的乐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看似琐碎的闲聊实际上需要成熟的心智和积极的态度。毕竟,一次愉快的聊天只有在你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发生,而且这与在工作环境中需要进行的强调目标、集中精力的努力不同。
- 一次成功的闲聊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在毫无关系的人之间建立起某种不受约束的关系。在旅馆、火车上或购物时偶然相遇的陌生人,通过聊天结识,他们的一生可能在一瞬间发生改变,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即使一开始毫不起眼的相识,往往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幸运的是,事情很少会像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的经典惊悚片《火车怪客》中那样发展。在这部电影中,两位绅士之间的醉酒戏谑导致了一场并不完美的谋杀。一次成功的闲聊绝不应该被如此沉重的意图所拖累,而应该是像小巧可口的“开胃小菜”一样,这种小菜与结实的炖菜有所不同,它不会让你吃饱,而是刺激你的胃口,正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还没开始吃,所以可以产生持久的温和效果。
养成习惯,制造仪式感
- 没有习惯,就不可能有创造力。毕竟,很少有艺术家在创作伟大作品的同时,还沉浸在我们所认为的波希米亚生活的放荡不羁中。挪威冒险家、出版商、艺术品收藏家和作家埃尔林·卡格这样写道:“我越能按部就班地做事,就越有时间和资源去做其他事情,以及去思考。”在前往南极、北极甚至珠穆朗玛峰的探险中,他尽可能提前做好计划,每天严格按照计划作息,以便“在旅途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保持良好的节奏”。这不仅仅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中有所帮助,显然也提高了他日常生活的质量。
无所事事之美
-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静息状态网络”就会开启,负责整理思维和记忆,或者存储我们所学的知识,研究人员将其称为默认模式网络。德国埃森人文科学高级研究院的神经科学研究员路易丝·罗斯卡-哈迪研究了默认模式网络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有益影响。她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能在不同状态和任务之间休息一下,让思绪游离,也就是所谓的“什么都不做”,那么创意性的挑战解决方案就更容易找到了。
- 在好莱坞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美国女演员朱莉娅·罗伯茨扮演的伊丽莎白去罗马旅行,寻找生活的意义。在一家美发沙龙里,一位自称卢卡·斯帕盖蒂的意大利人认真地向她解释,美国人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一个意大利人在这方面不需要任何指导。当他走过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你今天应该休息一下’,他对此的回答会是:是的,对,我知道,所以我打算中午就休息一下,回家和妻子一起睡觉。”“在意大利语里我们称之为‘dolce far niente’,”另一位美发师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意思是‘甜蜜的闲暇’,我们天生就是这方面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