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渺渺集】006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周最大的新闻当属孟晚舟回国,举国等待一个游子回家,大概是历史上头一回吧。各大媒体也纷纷打出了“晚舟归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主题标语,连我这种平常不怎么关注时事政治的人,都抱着手机守着直播。看到飞机缓缓落地,孟晚舟在机舱门口挥手致意,心里还是激动了一下下。这种兴奋,既来源于国家的强大,也源自榜样的力量。

人都有自己的榜样,有时候也会成为别人的榜样。说实话,虽说成为别人的榜样能产生被认可的愉悦感,但同时也承担着示范性的功能,所以也意味着多了几分责任,更应该鞭策自己,身体力行,做得更好。

一个团队的领导也应该有类似的责任,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有一种影响力的关系。在职场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吐槽自己的领导:一方面,因为领导总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所以领导做出的几乎所有决定都不能确保兼顾到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部分领导的能力、人品上限确实不高,加上上位者的一举一动总是被密切关注,也容易被放大。所以,就常常出现员工嘴里吐槽的“傻逼”领导。

吐槽别人总是容易的,但更应该借此思考,如果有机会带领一个团队,自己是否可以发挥好影响力的作用,成为一个下属愿意追随的人。在这里,先记录下最近这段时间的一点思考。

第一,抓住主要矛盾,带领团队打胜仗。职场是一个利益交换场所,员工出卖自己的时间精力经验,谋求发展,换取人民币。如果领导能够带领团队做出成绩,基本就满足了员工80%以上的核心需求。做成了一件事情之后,自然而然也能为团队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地盘越来越大,员工有了发展的机会,做事情也会更有动力,形成正向循环。有目标,有事情做,大家的关注点都会聚焦在事情本身,也避免了人浮于事带来的暗流涌动。

第二,承上启下,凝心聚力。中层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尤其在一些体量小、组织架构扁平的组织中,中层领导很容易沦为“传话筒”,无法自证价值。其实,中层应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向上要与老板对齐工作目标,再根据目标架构整体思路和执行方案,并拆分成具体事务交由团队的人做具体的落地。事情落地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员工的表现。如何凝心聚力,让团队愿意为你出力就很考验领导的人格魅力了。

所谓凝心聚力,前提是要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打造“目标一致、能力互补”的团队结构,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自然事半功倍。做事情的过程中,领导要起到协调和缓冲的作用,帮助员工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减少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同时还要承担来自老板的压力,扛住上层的炮火,让员工在适度紧张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事情有成有败,打仗有输有赢,事情搞砸了独立承担责任,事情做成了蛋糕大家分,这应该是领导的“基本素养”吧,只是好像也没几个人做得到。能啃硬骨头,不捏软柿子,让员工做起事来没有后顾之忧,员工自然也会奋不顾身往前冲,做成事情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

第三,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曾国藩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才能在复杂和变幻的情境中,保持足够的清醒与克制。既然能成为团队领导,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很多时候我们依然会觉得领导的能力水平之差超乎想象,除了自身的能力瓶颈以外,很多时候是败在骄气上。一个领导愿意融入业务、融入团队、融入企业文化,是取得工作成绩的大前提。对人对事心存敬畏,对自己所处的境况和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知,不骄傲、不怠惰,才能接地气,把事情做好。

第四,事做七分,保持轻盈灵动。凡事不能太使劲,水满则溢,事情做到了十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适当留一些空间,让事情的发展有更多的可能,也是为自己保存实力。凡事也不能太较真,工作里的很多事情都是非线性的,当时我们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在经历了时间或者有其他变量出现时,往往就站不住脚了,所以也就不必纠结。对事情是这样,对人就更应该有所保留,听七分、说七分、信七分,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七分都太多了。留三分给自己,对人和事都没有过高的期望,失望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负重感和戾气就不会那么重,才能轻装上阵。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领导者就是这艘船的船长,怀揣敬畏之心,凝心聚力,轻盈灵动,才能带领大家乘风踏浪,管它“两岸猿声啼不住”,依然能“轻舟已过万重山”。知不易,行更难,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