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复杂的时代,有点像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菲茨杰拉德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人的失根。
- 完美主义其实是最大的陷阱,它的标准、价值都是从古老的模式里提炼出来的,新一代无所倚靠,要想突破必得经过一番历练。
- 人只有受到阻力时,才能触动自己,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否真实。
- 现在的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就是专心读书,靠脑子里的知识增长也就是靠脑生长去竞争,但是对心、对内在的热爱这些社会感情的培养就比较单薄。
- 全世界30多个发达国家有一个共通规律——只要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个国家就再也不会倒退了。而人均GDP处于1万到2万美元之间时,蛋糕做大,谁分多少,这个阶段的社会冲突最厉害。中国的目标是到2028年,最迟到2035年达到人均GDP2万美元的水准。
- 只有孤独的人才有真正的交流能力,因为他有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
- 人特别要克服完美主义。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成熟的东西,是经历时间的洗礼积累下来的,有衡量标准的东西。而所有新生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都具有叛逆性、破坏性。
- 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出生两次,第一次出生是生理上的出生,第二次出生是精神上的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写作其实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个简单的动作。
-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活得像个粽子,随时把自己都捆得很精细,什么时候都没打开过,那么他是当不了作家的。
- 爱情是两个人一起去建设一种生活,两个人都是生活的建设者。
- 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最好的一种形式,就是看到了对方非常有价值的、自己非常认同的部分。
- 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增加能量、互相增值的,而不是跟社会比功利。两个人合力能长出一种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互相之间的那种温暖、信任,已经在精神上合成一个共同体。
-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人间关系,都是那种等级关系,人生活得太窄了。
- 爱情的一个基本要义是,放不下。为什么要结婚?就是因为你爱这个人,如果你不跟他在一起的话,你就不知道他的未来,他以后会遇到什么,所以你心里特别放不下,这个时候你唯一的最好的选择就是跟他结婚,共同度过以后的岁月。
-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就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减负,爱情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方舟。往往正是这种急迫性容易使人选错人,把一个人放大。可能这个人本来跟你不合适,但正好跟你的需求、你的孤独、你的焦虑等等产生联系,恋爱和婚姻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 成长中日积月累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潜意识。
- 不论男女,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不爱对方了。这个发现会拯救你,你以为自己爱了对方一辈子,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爱过真实的他,又或者他其实是个不值得爱的人。如果没有跨文化、跨文明的经历和视角,人很难有这种发现。
- 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在一起时,根本不像在谈恋爱,最后才发现是真爱,这种恋爱才是最自然的。如果两个人有意识地去谈恋爱,吃饭,约会,情人节送礼,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婚,内在的东西不一定是爱情,但形式上又很像,这种恋爱就很程序化。
-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对自己的诚实,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欺骗自己,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假设来掩盖自己,然后让自己无穷地退让。
- 人,特别是作家,当他在某一瞬间获得内心的解放后,会打破以前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和认知,比如说语法的局限,主谓宾语如何使用的习惯,突破作品千篇一律的魔咒,让作品本身的灵魂舞动起来。
- 这就是好书的作用,它在你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埋下一种“打开”生命的可能。
- 学的知识,没有内化成一种精神。
- 一个好的人生,既在水里,又在岸上。女性很多时候是生活在水里,能感受到温度、水流、水草的方向,方方面面,有真切的感觉,但是就像伍尔夫讲的,她们缺乏空间,缺乏对世界广阔的认识。男性很多时候是生活在岸上的,他们有猎人本性,期望在大空间里到处去寻找、打猎,他的空间感很强,但内在的体会就没有像女性在水里那么细致。人生最好的是状态,就是两种滋味都能体会到。
- 人不珍惜自己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妥协”,一次妥协就会成为习惯。当妥协成为一种本能时,我们会习惯遇事后退,而好的人生是珍惜自己、逆流而上,也就是坚持自己的判断。
- 我们不是在事物本身中发现美,而是在阴影、光明和黑暗的模式中发现美。
- 艺术的背后是自由,原来大家都是做规定动作,现在要做自选动作,要做出一些新的不一样的变化。放眼世界,艺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车轮之一。如果单纯认为艺术就是电影、音乐、绘画,那就理解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