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163《职场晋升101》

很多时候,一个人提出辞职,不一定是他不爱这份工作了,而是在这个组织中,他失去了沟通的欲望。他失去了通过沟通推进任何事情的欲望。

第一部分 管理自己

  • 工作经历只写“做了什么”,是典型的青铜段位,钻石段位会写“做到了什么”,而王者段位则会写“是如何做到的”。
  • 人是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但人终究是感性的。
  • 不会被PUA的人,他们不一定有所谓的高情商,但却有一种让人羡慕的“稳定感”,不一定总是昂首挺胸,却拥有“无条件的自尊”——不管别人的评价如何,自己的自尊水平一直很稳定。
  • 在你的优势领域花力气,效率才是最高的。
  • 分歧不是因为我们不擅长沟通,而是因为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不畅。
  • 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是由天性决定的,“吊打”天才的方式,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因为天性之下,人人都是天才。
  •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史航老师说过一句话,人要有计划地无知,我很喜欢。他不懂股票,不懂房产,不会开车,也不懂外语,不是因为那些不好,而是因为那些不是他的优势。他的优势是人文,是英国历史,是创作,是7个月读130本书。但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发展优势上,是靠他放弃得来的收获。
  • 我们通常以为人的首要特征是智商,但真正的首要特征是社会智商。人类这个物种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理解和合作能力是首要因素。
  • 同样是同理心强,用不好就变成了“情绪化”,但用得好,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情商高”。
  • 那些最终能站到人前的,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喜欢加坚持。
  • 你总觉得说好话像在拍马屁,所以每次老板、同事问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时,你没有一句肯定,只提“负面意见”,力图一针见血。没错,看上去你对“事”是很负责,但却忽略了“人”的需求。每一个人,都需要“好的确定性”,所以你以为那些“光说不练”的同事没有价值,但也许他很擅长“说好话”去给大家确定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 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有一句话,如果你把生活想象为一场游戏,把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一个需要破解的谜,每解开一个谜都能获得一个宝石。如果你这样想,这个过程,就有意思多了。
  • 见面介绍时,先介绍客户,再介绍自己人。一个特别拉好感的介绍公式是:这是某某+他负责的业务+你对他最深的印象或他的核心优势。
  • 职场就像一盘棋。如果只是无脑地往前冲,那最多只是个“兵”;如果知道借力去办事,那就可以当“炮”;而如果学会全盘思考,我们就是那个下棋的人。
  • 职场不需要“解答问题”,而是需要“解决问题”。我有没有把事讲清楚,我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他喜欢的?这是从“沟通”上尽力。我有没有接收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并先满足他的需求?这是从“价值”上尽力。如果我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谁能帮我满足?这是从“资源”上尽力。尽完这三种力,事大概率都能成,而且你一定会获得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叫“凡事我总有办法”。
  • 掌握多种沟通协调的方法,让不同的同事都愿意听,愿意配合你。你能和公司越多的人绑定利益关系,你就越不可或缺。未来职场最缺的,不是能跑的“上等马”,是能整合各种马的“田忌”。
  • 一流的工作是了解上下游的工作流程,并且关注产品最后的效果,而不是自己流程结束的效果。二流的工作,至少关注和自己工作相关的用户体验。三流的工作就是扫门前雪。扫了,而已。
  •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冲突,是因为四个字:以己度人。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来自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它并不客观,只是一个人,小小的世界观。
  • 我听过一句反驳杠精特别好用的话,这句话叫:你这么想,很正常。
  • 所谓有效工作,是能抓到影响结果的关键动作。
  • 跟下属不停地讲道理——改变世界的,从来都不是华丽的道理,而是对方认同的“好处”。有个不恰当的比喻,你想拉一头牛往东走,而它想往西,最轻松的做法,是在东边放一捆草。
  • 职场和人生,一模一样。复盘了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但没有一次对成功的复盘——只在意失败的复盘是不完整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激发人们一次又一次站起来,继续跑。知道“自己是靠什么赢”的,持续复制和优化,才是下次成功之关键。
  • 工作低潮的时候,你就去生活;生活低潮的时候,你就去工作。
  • 目标的意义是让一个人被激励,不是让一个人想放弃。
  • 爱画饼的员工都有一个特质,能准确抓住老板的心思。这也不是问题,甚至是某种优势。

    第二部分 管理团队

  • 最聪明的管理什么样?闭嘴、装傻和提问。
  • 能做到管理岗的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有个毛病,喜欢说教,忍不住想给人指导。但有时候你给了员工一个答案,可能换来他三个新问题。而如果你向他提了一个好问题,可能激发出三个不错的答案。好的管理,就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力。记住,不要让你给的“答案”,成为团队的“天花板”。
  • 我们倾向于首先从我们的意图来看待自己,而这些意图是他人无法看到的;同时我们又首先从别人的行动来看待他人,这些行动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所以我们容易处在误解和不公随处可见的境地。
  • 组织学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替罪羊”,每次说起他,都有各种吐槽的声音,他的作用,好像就是留着“吐槽”,承担责任。他一直在,是因为大家仿佛心知肚明,如果没有这只替罪羊,管理者要亲自下场挑选更合适的人;要有更得力的人弥补过失;组织重复犯错的空间也会随之变小。
  • 你要比下属“闲”,先让下属忙起来,确保当下业务正常运行——这是“图生存”,而管理者要闲下来去思考解决更大、更长远的事——这是谋发展。
  • 管理者首先要让自己完成自我突破:你看事物的角度和眼光必须发生变化。不是从做一件事,到多做一件事,是完全换一种方式做事。
  • 当一个管理者能“把自己管好”,他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也会相应地明显提升,主动跟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为,管理不是“控制人”,而是“影响人”。
  • 管理学的对象是人。是人,就没有“标准答案”。
  • 管理中最不累的方式,其实是坦诚。隐藏会带来猜忌,猜忌会带来内耗。而袒露作为管理者的顾虑,对团队的需要,反而能激发对方的“被需要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比任何制度和高谈阔论都有效。
  • 一个公司最有权力的人,不是职位最高的人,而是掌握信息最多的那个人。
  • 管理者首先要有一个信念:我们现在拥有的团队,就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好的团队。就是这些人,要把这场仗给打下来,你作为指挥官,要发挥指挥官的作用。员工没发挥好,没执行好,自己先反思:我有没有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 新官上任,管理比自己年长的员工,还是得先来“三把水”。第一,在细节上“放水”,不要在细节上干涉他的专业,给足空间,这对他来说,感受更好,而对你来说也有益。第二,在权力上“放水”,不要挑衅他在公司的权威,姿态放低。第三,在好处上“放水”。说服一个人,不靠道理,靠好处。
  • 太过强势,忍不住想控制一切,容易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大脑,而别人都变成了四肢。四肢们不想当四肢,肯定反弹。厉害的人,既要做到有能力,也要有号召力,就要有两点改变。1.控制该控制的。每次忍不住想控制细节时,按捺住自己,去控制规则。把大方向定好,把奖惩制度、工作边界制定清楚,给团队留出空间感。2.“科学”控制人。因材施教,是让你的“控制欲”得以顺利发挥,并且取得卓越效果的前提。
  • 下属没有积极性,怎么办?管理不靠“催”,靠“问”。原本这件事是“我要做”,可你一催,变成了“你要让我做”,你越“主动指导”,对方就越“被动消极”。心理学上,这叫作“你破坏了他的内在动力”。
  • 如果我们希望一个人变好,那我们要知道,所谓“变好”,不单单是他的“成绩”变好,还有他的感受变好,所谓“变好”,是他用自己能接受的、擅长的方式变好,而不是硬熬。老一辈会跟我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相信,我得遵从内心,快乐工作。
  • 管理者眼中的问题,很可能是下属努力半天的解决方案。你不能因为他没达到你的预期,就彻底否定了别人的努力。肯定对方,才能让对方持续愿意努力,让他相信自己可以。
  • 管理的第一层是“管理行为”,但结果往往是“你管得心力交瘁,他听得心烦意乱”,而更高段位的管理,是“管理对方的预期”,我称之为四两拨千斤式管理——你只是说了“还有5分钟,我们的舱门即将关闭”这句话,对方便开始主动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 在职场里,又做好人又做好事,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对职场人来说,一定是先做事。
  • 沟通时为什么不要用形容词?因为你需要说具体。
  • 如何对待强势的人?别把职场当战场,试着做一团棉花。坐在对面的那个人,再怎么强势、强词夺理、丧、没法沟通,你只需提醒自己,他需要帮助,你的所有思维和情绪都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 有个“求助公式”,下次找人帮忙可以用。先表明这件事的重要性,再明确你的局限性,最后强调对方的重要性!最后,最重要的,要让对方觉得帮你是“举手之劳”。

    第三部分 管理老板

  • 目标一旦放大,你整个策划的结构和原来会完全不一样,它不是虚高,而是一种思考模式。你就会去寻找新的手段。当你盯着50万,你的生产力就局限在50万,最多加加班做到70万。但如果你心里把目标提高到500万,你想的一定是能做到500万而不是50万的方法,你架构和拆解这件事情的逻辑,和你选择的路径会完全不一样。
  • 老板为什么不听解释?因为“解释”不是“解决”。
  • 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这种积极的做法,就叫作“向上管理”。
  • 始终坚信,让一个人痛苦的事情,必然不会产出好结果。结果不是目的,人才是最终的目的,事情背后,永远都是人的力量。结果不会大于感受,是感受,成就了结果。
  • 怎么快速“上位”?补领导的短板。
  • 有数据显示:上班族平均每月花15个小时批评老板。如果按照一个月30天来算,那就意味着上班族每天会花半小时来骂老板。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数据,但愿现在这个数据有极大的改观。
  • 和老板一起出差,途中聊什么好?聊老板自己,聊公司发展,聊老板对自己的期望。
  • 很多人总不敢提加薪,是因为觉得这是“零和博弈”,是“忽悠”老板把他口袋的钱挪到你口袋。但其实不是,提加薪是说服老板“投资你”,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 不要让别人的经验成为我们做决策的唯一依据,成为我们放弃思考的最佳借口,这个经验应该成为我们的台阶,而不是天花板。我们要借助这些经验,去做领导看不懂、做不到的事,去帮他查漏补缺,这才是价值的体现。
  • PUA会让你觉得,你不舒服,是你的错,是你不行。而严格管理会让你觉得,突破自己虽然不容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前者在毁灭,后者在建设。
  • 不必因为老板的不满,就否定自己。老板不满的情绪,是老板自己要解决的事,这不是你需要纠结的问题,因为你无法掌控。而你能掌控的、你要做的,是从老板的不满情绪中脱身,把精力聚焦到你的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