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嘴里的“幸福三件套”:傻人有傻福、难得糊涂、将错就错,我是一样都不占,害!
虽然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这两年也陆续听很多结了婚的朋友讲述他们各式各样的恋爱和婚姻模式,但是这周见证的这对新人,还是突破了我的想象力。
据核心旁观群众描述,俩人去年冬至前后通过相亲认识,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懵懵懂懂地开启了一段恋情,期间相处还算愉快,感情也稳定。今年国庆期间,男方家长提出到女方家长家里坐坐,没想到聊着聊着竟变成了提亲,正好一周后又有个“良辰吉日”,顺便就把结婚日子都定下来了。尽管仪式从简,这一周还是把双方折腾得够呛,连带着亲戚朋友们的一连串准备动作,说是史上最仓促的婚礼之一应该也不为过了。这对新人的速度、模式、勇气,都超乎了我的想象。
谈恋爱不到一年就结婚的也不在少数,但这种“临时起意”要结婚,而且从提亲到礼成还不到10天的,肯定还是少数。速度之快,以至于都没有太多思考的空间,实在是靠着一股冲动进入的婚姻。
作为相亲认识,而且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也让我略感震惊。谈了一年,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卿卿我我、腻腻歪歪,对于双方原生家庭的了解还只停留在基础信息的层面,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意见分歧和思维差异也没有深入的沟通。对未来的生活缺乏相对明确的规划,对双方结合之后可能出现的困难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预判。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的决策模式。出于关心的角度,在结婚的前几天,忍不住问了下女方:你确实想好了吗?女方的回答大致是:“我相信命运的安排。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很舒服,他很疼我,我们也能互相为对方着想。”后半段倒是让人放心了不少,但在人生如此重大的节点面前,这种“把自己交给命运”的做法,确实让我难以理解,但也非常佩服。
他们的这种模式,不知道该说是“难得糊涂”,亦或是“勇气可嘉”。对于我这种理性且谨慎型的选手来说,还是有点难以接受。我一直认为结婚是一个需要在多巴胺消退之后,在有足够的感情基础,在充分收集信息、做了足够全面的研判、综合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需要有无数次的“认同感”。绝对不能是由父母来决定,或者在某些外力的推动下做出的决定,这会让我有严重的“失控感”。
所以,之前也一直不太理解老人家口里说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现在看来确实颇有几分意思,大概还是有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半推半就进入婚姻。越是重大的决定就越有可能后悔,任何决定都不可能完美,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无悔。我想,当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在那年与那个人一起步入婚姻,依然是当时的最优解,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无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