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渺渺集】074 离

离,作分离、保持距离、适当远离之意。

从去年老东家裁员潮开始,然后是新公司的工作氛围,以及始于去年十一二月的防疫之争,这三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为人处世应该外圆内方,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力求四两拨千斤的成效。所以,我决定以“离”为题,作为2023年的开篇。

离,作分离之意,指的是要分离出另一个自我,以应对荒谬的社会。以前我觉得,口是心非和说一套做一套是很虚伪的行为,而左右逢源和见风使舵是毫无立场的表现。但现在我觉得应该外圆内方,内心有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对外完全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完全可以墙头草两边倒,花更少的力气走更远的路。

比如说,对于防疫的问题,你去跟共存派讲放开了对老人和小孩很不友好,是讲不通的;你去跟清零派讲有多少人因为封控而影响经济收入,也是讲不通的;你去跟大家说,你主张的是跟着国家的政策走,清零被封控了就家里蹲几天,放开有风险了就提前准备好药,照顾好家里人,大体原则就是不添乱多变通。他们说你这是现实利己主义,毫无立场,人不自由毋宁死。对,我就是现实利己主义,我就是毫无立场的蝼蚁,比不得理想主义者伟岸,我承认的同时也不强求理解和认同。所以遇到共存派就夸你们思想先进与国际接轨,遇到清零派就伴着几声叹息一起互道珍重,世界顿时都清朗了。

再比如说,职场上大家都在搞无实物表演,明明手里没多少活却能装作很忙碌的样子。你去跟大家讲,工作的关键是功劳而不是苦劳,要创造价值而不是加班给老板看,生病了就要适当休息,没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那些0是没有价值的,这些都讲不通。所以要换一个思路,花最少的时间精力把手里的活干好,适时在周末、晚上提交,加入无实物表演阵营并且要当主演,自己的实际付出没有变化,同时还让人无路可走。写工作汇报也是如此,5分靠实干,5分靠包装,千万别像以前一样做10分,汇报10分,累死自己最后还被一脚踹开,匀出来的时间精力都用来提升自己,紧紧以“让自己价值翻番”为中心不动摇。

离,作距离之意,指的是跟谁都保持一点距离,真心大可不必。从老东家离开后,因为没有了利害关系,人的真面目也就看得更清楚了。从前与人的关系大多是因为认可对方而建立起来,有利益和需求的成分,但更多在于本质的认可,也确实由此交往了不少真心朋友,但此举显然是不适宜规模化使用的,也不应对他人有同样的期待。

所以说,广交天下友,知心二三人。多跟能为自己提供利益的人打交道,搞好关系。有事没事多跟行业里的朋友喝杯咖啡交换信息,联络联络感情。该求助别人的时候不要客气,尽管开口,是时候多想想怎么从别人身上获益,而不是只想着为别人提供价值或者等值交换了。从前觉得这样太功利,殊不知这是社会既定的规则,你要跳脱于规则以外,可以但要挑对受众。另外一面就是不需要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对于有敌意的人,直接动手踹他个狗血淋头。从前觉得自己也不受恶言恶语影响,没必要计较,狗咬你一口总不能回嘴吧。去年离职后,某位985同事立马发来“慰问”,尽显嘲讽之意,没曾想一个月后轮到他,之后180°转弯,因为找不到工作接连给大家朋友圈点赞刷存在感,我也有幸被点赞了两条。听闻受波及后,他老婆正好怀孕,想必压力很大,而我已全然没有一分同情,如果有幸能在大上海街头再次相遇,我一定以他能记住一辈子的方式发出深切慰问。

再所以说,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和解决方案这件事,可以结束了。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那些表情包对我其实没什么用,更看重的还是话题的营养,是否可以互相交换观点意见。这才发现大部分人可不是这么想的,只要你秉持“逢人就夸、有得夸使劲夸,没得夸挑着点儿夸”,仅此而已就能获得99%的人喜爱。脑子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过去也花了很多很多时间精力,给三五个朋友提供高质量的情绪价值,在关键选择上出谋划策,今年开始该业务全面关停。因为很多人以其发展上限是绝对到不了人格独立,而眼下困境和解决方法并非自己看不清,而是没有勇气取舍,说到底就是欲望和贪婪,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从此以后当一个悉心倾听,点头鼓励的好伙伴,如此一来便可花最少力气换得最大回报(人类行为观察)。

离,作远离之意,指的是远离一切毫无理智或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事。疫情之前,甚至是疫情的前两年,大家都在封控政策的保护下,对新冠病毒的知识渴求并不多,放开后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不得不多了解新冠,以求应对之策。而生活中各有各的难,负能量也是经常存在,最近的不同点在于以传播负能量为傲,自己不好就见不到别人好。

举个例子,日常我是睁开眼先刷刷知乎,晚上睡觉前再刷刷知乎,最近是越看越睡不着觉。上面关于2023年世界和国家发展的讨论,以及对新冠疫情走向和政策的讨论,还有世界各地政权的讨论简直不堪入目。不管你是什么立场,请拿出观点和论据,尊重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也包容不同意见,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挑情绪、带节奏。昨晚打开微博,跃入眼帘的就是网友对“中国将以对等原则对部分国家采取防疫措施”,阴阳怪气说“辱华大于百姓安危”、“没想到落地防疫措施是靠洋大人帮忙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等等,反手我就把微博给卸载了。确实这波疫情下,政府机构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作为纳税人可以行使监督权,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依法监督不如网上自由表达,但我想说的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下,在很多事情我们尚且看不清楚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情况下,尽量克制自己在公开场合的言论,至少不参与营造焦虑氛围,否则到头来只会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

再举个例子,以往有关任何身体健康和医学问题,我总是请教我的医生朋友,因为专业且直接。新冠是个新病毒,包括我朋友在内的很多医生也摸不清楚,像是重复感染等问题也都没有答案。迫于无奈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两个小收获想在这里提及。一是关于有人说“花这么多钱核酸,干嘛不把钱花在提升医疗资源上,现在也不至于挤兑”,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2022年之间,我国的新增病床数、新增重症病床数的增幅是多少,对比1949年至2020年间的增速是多少倍。有人会说机构失去公信力,统计数据不足为信,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那我们再看看新冠专家的观点,有人说伪专家太多,都是为机构服务,我也认可,但不是束手无策。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是国内媒体采访新冠科研人员的实录,该专家获评去年Nature十大人物之一。作为一个门外汉,加上新冠的不可推测性,我确实无从评价其观点真实与否。但从他谨慎的表达,严密的逻辑,实证数据的支撑,以及部分研究结论与这轮疫情中我个人的所见所闻吻合,我认为是可以参考的。所有的信息都存在来源、统计口径、数据不可信的问题,所以要交叉验证,兼听则明,我们也许无法抵达绝对真实,但相对真实和事实的大致面貌还是可以看到的。可惜,从点赞数推论,这篇文章最多不过百万阅读量,远没有一张“打印机店老板告知大家要囤止泻药”的截图传播得广,把药都买脱销了。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都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甚至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理工科属性)竟然没有看到任何转发这篇文章的踪迹,因为它很长、很完整、很专业,所以大家读不下去,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顺手,我就把朋友圈也关了。

分离、保持距离、适当远离并不是为了离群索居,而是为了让自己保存能量,专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也是在各种噪声和骚动中保持内心的充实和平静。前几天跟许久许久没聊的深圳老同事聊了一波对疫情和接下来经济发展的看法,他的客观分析让我的焦虑缓和了不少,也作为受益方体会了一把高质量情绪价值的力量。这两年的经历,也让我不再执着于“人与人之间长久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长久的不分离”,而是视为自我发展的养分,在不同阶段需要借助不同的人和事来完成,在这个视角下就不纠结分离,也无所谓分离,曾经的分离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