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052《情感勒索》

当你能冲破迷雾,拒绝情绪虐待,那种生活恢复正常的美好感觉就会回来了。从前占据你心中的困窘与自责,也将被一种自信与自尊的全新感受取代。在你学习及利用一些技巧抵御情感勒索者的威胁时,你其实是在重塑你存在的核心——自我完整性。你曾以为失去了它,为它哀悼,但其实它从未消失,只是被你扫到了无人记得的角落。它,一直在等着你。

序言 情感勒索让我们透视关系中的问题

  • 我用“迷雾”(FOG)这个词来表示情感勒索行为造成的迷惑状态,也用来说明其作为一种手段的作用。这个词其实是由三个不同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恐惧(Fear)、责任(Obligation)及罪恶感(Guilt),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为达到其目标而采用的工具。他们会将“迷雾”以排山倒海之势灌进一段关系中,让我们根本不敢逾越他们的意思,只得乖乖顺从,而且无法达到他们的目标时,我们还会感到无以名状的罪恶感。
  • 这些使用情感勒索手段的亲友,很少是存心要勒索我们的,他们只不过想借此寻求安全感及掌控权。不论外表看起来多有自信,他们内心其实是非常焦虑的。但当我们完全听从勒索者的要求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极有影响力,这时情感勒索就成了他们抵御伤害和恐惧的最佳利器。

    第一部分 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

  • 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
  • 会发生情感勒索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常用也常遇到的一种极端行为——控制。
  • 如果对方真想以公平、互惠的方式解决冲突,他们会有以下行动: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的冲突点、知道你的感受和考虑、找出你不答应他们要求的原因、不推卸自己在造成冲突过程中的责任。
  • 如果对方的目标是要迫使你屈服,他们会有以下行为:试图掌控你、不理会你的抗议、坚持他们在性格及动机上绝对优于你、对于你们之间真正的问题采取逃避态度。
  • 属于“施暴者”的人,总是清楚地让我们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并告诉我们忤逆他们的后果。这种人可能会直接提出要求,也可能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闷不吭声,但绝对都会将怒气直接发泄在我们身上。第二种“自虐者”会将所有威胁内化,强调如果不让步,他们会对自己做出某些举动。而“悲情者”则在强扣罪名和使别人产生罪恶感这方面颇具技巧。我们可以了解他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也会在他们的“引导”下了解,他们的愿望能否实现就全靠我们了。第四种“引诱者”则会给我们一连串的测试,如果我们能让步,他们自然少不了给我们一些甜头。
  • 消极施暴者从不用言语表达感受。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无法招架的情感勒索者就是这种人了,因为他们从不说出自己的感觉。
  • 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可说是自虐者的基本特征(当然,对他们而言,你更是火上浇油的因素之一)。他们常极度渴望依赖,常会黏着身边的人,而让他们主宰自己的生活是很麻烦的。他们一旦转而使用情感勒索的手段,就会把之前所有惹麻烦的举动全归咎于你。归根结底,自虐型的人就是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应该为所有的事负责”。施暴者会把亲密伙伴全当成幼稚的小孩来对待,自虐者则会把对方视作成年人,而把自己当成小孩。当自虐型的人哭闹时,我们必须去哄他们;当他们沮丧的时候,我们就要付出关心,并帮他们解决所有的不愉快。我们还得负责将他们从无助的深渊中救起,好好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 悲情者在不顺心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要求对方完全顺从他的心意。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相反,他们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指控的后半“错全在你”通常不会出口,却能对悲情者的目标的良心,发挥魔力。
  • 悲情者通常会让别人察觉他们的苦处。如果你看不出来,就是因为你不关心他们;如果你真的关心他们,不用他们开口,你就会知道他们正在为什么而受苦。他们拿手的台词就是:“看看你对我做了什么好事!”这种人不能如愿的时候,常会表现得沮丧、沉默,甚至眼中还含着泪水,但就是不说出真正的原因。
  • 悲情型的人自认为是受害者,努力改善关系的责任不在他们,他们当然更不必开口表达自我的需求。悲情型的人表面上看来好像很脆弱,事实上,他们是一种沉默的暴君。他们不会大吼大叫或故作姿态,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会使我们受伤、困惑和愤怒。
  • 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易被发觉的。他们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就有点像是挂在棒子另一端可望而不可即的胡萝卜——然后告诉我们,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尽管如此,他们提供的报酬实在太诱人了,于是,即使达成目标的机会微乎其微,我们还是会越挫越勇地向前迈进。直到最后,我们才会猛然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勒索我们。
  • 引诱者提供的奖赏并不都是物质上的。有很多引诱者“贩卖”的是情感上的报酬,如一座充满爱、认可、家庭亲密感与疗伤作用的城堡。进入这样丰厚、完美的幻梦的代价就是,对他们完全言听计从。
  • 我会用“迷雾”来表示“恐惧感”“责任感”及“罪恶感”,这也是情感勒索者给受害者留下的三种感觉。这个比喻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三种情绪会让人无处可逃,无所适从,并感到沉重的负担。
  • 情感勒索者利用对我们的恐惧的了解,建构起了从意识到潜意识层面的策略。他们知道我们害怕什么,会对什么精神紧张,注意到我们在经历某些事件时身体的僵硬,但这些绝不是他们刻意记下的,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留心身边关系密切的人散发出的这些信息。
  • 愤怒与恐惧似乎相伴而生,前者让后者迅速地浮上台面,激发我们体内想要战斗或是逃离的两种反应。很少人是在愉悦轻松的状况下遇到这两种情绪的,因为它们通常伴随着冲突、失去甚至暴力而来。
  • 情感勒索者从不放弃考验我们责任感的机会,他们不断强调自己牺牲了多少,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他们,甚至还用上了宗教及社会传统来强调这些论点。
  • 情感勒索者会为“施与受”设定新的界限,他们会告诉你,不管你喜不喜欢,对他们有求必应是你的责任。我们如果平时受到他们慷慨对待,此刻会感到非常困惑,所有“爱”和“自愿”的动机,全被“义务”和“责任”取代,并从此消失了。
  •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人,罪恶感可说是一项必备的人格要素。在未被扭曲的状态下,它也是一项意识工具,只要我们违反了自我与社会的规范,它就会让我们产生不舒服与自责的感受。如此一来,我们的“道德指南针”便会得以运作。它带来的痛苦感受能鞭策我们做些什么予以缓解。为了避免产生罪恶感,我们会避免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我们信任这种能主动运作的行为规范,也相信只要有罪恶感,就意味着我们在待人处事方面出了界,有意地违背了我们为自己制定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只要我们对别人做了一些具伤害性的、违法的、残酷的、施虐的或是不诚实的行为,罪恶感就会自然且适时地开始运作。
  • 欲加之罪或许和我们是否真伤害了别人的感受无关,关键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确做了伤害别人的举动。情感勒索者会要求我们对所有抱怨及不满负全责,并拼尽全力将原来正常运作的“罪恶感机制”变成“欲加之罪生产线”,不断点亮罪恶感的提示灯。
  • 当情感勒索者想要一步步操控我们时,你会发现,构成迷雾的三种情绪要素是密不可分的。只要你在周围发现迷雾中的任何一项要素,它的“伙伴”也就离你不远了。
  • 就像许多受到情感勒索的人一样,凯伦也发现,屈服于这些情感勒索者,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而已。
  • 我们如果让迷雾操纵了我们的生活,将很难得到情绪上的平静。这种手法会瓦解我们的洞察力,扭曲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钝化我们对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迷雾会越过我们正常的思考过程,直接激发我们内心的情绪反应。我们被突如其来地击倒,却还不知道是什么打中了我们。于是,情感勒索者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 情感勒索者就是二分法的专家。他们会粉饰自己的人格特质及行为动机,让这些行为看起来十分高尚;至于我们的行为,则会频频遭到质疑,在他们眼中甚至显得污秽不堪。
  • 很多情感勒索者除了对受害者的观察力抱持怀疑态度外,还会挑战我们的人格、动机及价值观,以此向我们施加压力。这种手段在一般的家庭纠纷中最容易出现,尤其在父母想要控制成年子女时更为明显——这个时候,所谓的爱和尊敬就被等同于完全的顺从,情感勒索者如果发现事与愿违,会认为受害者背叛了自己。情感勒索者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就是声称“你这样做就是为了伤害我,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感受”。
  • 当我们不愿意顺从情感勒索者时,他们就给我们套上神经质、心术不正或是歇斯底里的帽子,将我们病态化。最令人难过的是,他们还会旧事重提,把我们关系中那些令人不悦的过去甩到我们脸上,来证明我们情感上的无能是这些事的罪魁祸首,进而瓦解我们对彼此关系的信任。这种欲加之罪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对自信与自尊的一大打击,这种手法是非常有杀伤力而有效的。
  •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病态化通常的起因是欲望无法得到平衡。一方开始要求较多——更多的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承诺——却无法达成时,他们就会开始质疑我们爱人的能力,以此来进行索取。
  • 无法像对方爱你那样爱他们并不是你的错。就像很多指控我们行为病态的人一样,爱丽丝用错了“爱”这个字。她依赖罗杰,不顾一切地想要完全拥有他,这些举动与成熟的爱情无关,对她来说,只要以深厚、强大的爱为旗号,她施加给罗杰的压力就是正当的。
  • 情感勒索者经常指控我们无法爱人或维持友谊的原因之一,不过是我们无法像他们爱我们一样,也投入同等的关心与亲密。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承受花样百出的病态化攻击,尤其当我们将亲密关系视为对精神健康的一种测试时。尽管情感勒索者将我们的心理问题或缺点说成亲密关系失败的原因十分牵强,但这样的指控因为直指内心,通常都会奏效。
  • 病态化行为会在我们最难抵抗的领域内发生。我们中大部分人可以轻易地应付对自身能力和成就的批评,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充满了衡量这些因素的硬指标。但是,当一位情感勒索者指出我们好像“不太正常”时,我们则会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评判。我们都不可能完全客观地了解自我,很多人都惧怕自己内心的黑暗。勒索者们正是利用了我们这种恐惧。就像二分法一样,病态化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判断、智商和人格产生怀疑。这种手法的危害性更高,因为它让我们开始不信任自己的精神状态。
  • 每个人所认可的价值观各有不同,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秉持相同的看法。但情感勒索者会从各处引用各种论据、评论、经验和文章,只是为了说明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观点。
  • “你看看人家”这种句式带有很大的情绪张力,深深地联结着我们的自我怀疑与恐惧之心。情感勒索者通常会拿另一个人做完美的标准,与他们相比,我们浑身缺点。
  • 情感勒索者讨厌输。他们习惯把“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过程”这句老话改成“过程不重要,能赢就行”。对他们来说,获得信任、尊重他人感受、公平待人都不重要,他们把保证给予和接受关系健康的基本原则抛诸脑后。
  • 许多情感勒索者都幻想幼时体验过的无助和无能感会在成人后消失,相信现在的自己已经能神奇地解决危机、安抚不开心的父母,甚至找到渴望已久的安全感。他们认为可以靠改变现状来弥补昔日遭遇的挫折。
  • 情感勒索者在面对近期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时,也会表现出对挫折的低忍受度,尤其是在分居或离婚、失业、生病或退休等会对其个人价值产生冲击的情况下,情感勒索行为的发生率会暴增。
  • 令人深感困惑的是,有些情感勒索者可以说是拥有一切的天之骄子,但他们却总是想要更多。说这种人的行为动机也是失落感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那些受到细心呵护和过度保护的天之骄子往往没有机会建立对自己有能力应对失落感的信心。因此,一旦感到一丝失去的前兆,他们就只会惊惶失措,自动拿起情感勒索的武器。
  • 情感勒索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自我中心的感觉,通常是因为他们认为别人投放在他们身上的所有注意力和感情都不会持久,而且转眼间就会消失无踪。
  • 对气急败坏的情感勒索者来说,贬低对方是常用的招数之一,因为这不但可以减轻面对冲突时的痛楚,还能减轻失落感。但是情感勒索者一旦用上了这招,就等于传递了一个矛盾的信息:“虽然你不够好,但我愿意用一切努力来留住你。”这再次突显了他们的绝望。
  • 就像父母总认为处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格一样,情感勒索者也相信他们的处罚手段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所以,即使伤害了最关心的人,他们也不会有罪恶感或后悔,相反还会颇为自豪。他们认为,他们正在帮我们改善自己。
  •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有多聪明、多理智,就是无法抗拒他人的情感勒索,而其他人却能轻易地抗拒?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情绪键”,也就是人体内促使情绪形成的神经束。每一个情绪键都像电池一样,隐藏着丰富的情绪,例如愤恨、罪恶感、不安感和脆弱等。它们是我们的软肋,是由我们基本的性格气质和幼年时的经历共同形成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每一个情绪键都能鲜明地体现我们人生中的层次,比如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我们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自己,甚至过往经验如何对自我造成影响。储存在情绪键里的情绪和记忆可能一直让我们隐隐作痛,当如今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勾起某些被长期掩盖的记忆时,它们能激起足以凌驾于思考和逻辑之上的反应,抽取被长久储存的情绪,并久久不散。
  • 我们都清楚我们周围的人对什么敏感,因为他们害怕、生气或忍气吞声的时候,我们都看在眼里。但通常,我们都对他们充满同情心,不会利用这些观察结果来操纵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情感勒索者在感到安全时也不会这样做,但当他们遭到拒绝时,那种担心失去的恐惧感便会一下子涌上心头,让他们完全抛弃同情心,转而利用他们对我们的全部认知来保证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
  • 正是这些为了保护我们而存在的特质,让我们更易受到情感勒索的控制。它们包括: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频繁质疑自我。
  • 当你面对情感勒索者施加的压力时,你会不会:道歉、试图跟对方讲道理、争吵、哭泣、哀求、改变或取消重要计划或约会、提出让步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投降。你是否认为下面的做法很困难或无法实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正视事实、申明自己的原则、让情感勒索者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你如果选择了第一个列表中的任何一项,就是在为情感勒索铺路了。每一天,我们都在用行动告诉别人,我们希望或不希望受到怎样的对待,不想正视什么事,会对什么事持放任态度。或许有人认为,只要采取无视或不大惊小怪的态度,别人令我们反感的行为就会自动停止。但是,不直接反对的态度只会告诉别人:你这么做是对的,继续做吧。
  • 我们经常因为担心他人的反应而不敢做那些合理且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事。有些人将自己的梦想和计划束之高阁,只因为“确信”其他人会反对,但他们甚至都没尝试开口。他们想达成某些愿望,却自我设限,通过臆想中的负面结果给自己施压,阻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迷雾。这就是自我勒索。
  • 所谓的“情感勒索”也许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命,但会夺走我们非常珍贵的一项资产——自我完整性(integrity)。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虽然我们说到自我完整性时,指的经常是诚实的品质,但它的重要性不止于此。从字面上看,它意味着“整体”,许多人确信,它反映了我们的身份、信念,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
  • 高度的自我完整性究竟是怎样一种感觉?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列表,最好大声念出来,想象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符合以下描述:我坚守自己的立场、我不让恐惧主宰生活、我敢跟伤害我的人据理力争、我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会让他人插手、我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我会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不会背叛他人、我说实话。
  • 保持自我完整,可能是一个恐怖而孤独的过程,有时甚至会引发亲朋好友的反对,威胁到一段关系。
  • 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头痛、肌肉痉挛、肠胃问题、呼吸系统失调及其他疾病。我相信,随着情感勒索而来的压力和紧张,在其他宣泄出口被堵塞或关闭的情况下,将会通过生理病症显现出来。
  •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被情感勒索者要求在关心的两个人之间做出痛苦抉择的情况。“看你要孩子还是要我”就是一个很普遍的例子,亚历克斯认为朱莉的儿子夺走了她太多的注意力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另一个熟悉的情况则涉及多名家庭成员,他们被要求选择支持父母中的一方,尤其是在父母离婚之后。如果双方没有好聚好散的话,就会发生这种状况:“如果你再和你爸爸说话,就不要再来找我,我的遗产也没你的份,我是不会再跟你说话的。”这真是一个痛苦的两难困境,无论选择了哪一边,另一边都会受到伤害,加深了我们本已深重的罪恶感和自责。
  • 正因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已经对负面评价、反对意见、压力以及反应过度等习以为常,他们不会再和情感勒索者分享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因此,对话中的受害者将出现以下转变:不再与情感勒索者分享一些愚蠢或丢脸的事,因为他们可能会嘲笑我们;不谈自己的一些悲伤、恐惧或是不安的感受,因为情感勒索者可能会以此要挟我们遂其所愿;不谈愿望、梦想、计划、目标或是幻想,因为情感勒索者可能会给我们泼冷水,或以此为证据,指责我们有多自私;不谈不愉快的生活体验或是艰苦的童年,不让情感勒索者有借口指责我们喜怒无常或有心理缺陷;不透露出自己正在寻求改变、完善自我的事实,因为情感勒索者希望维持现状。
  • 情感勒索中最奇特的悖论就是,情感勒索者越加强对我们的精力、注意力或是情感的索取,我们就越无法对他们付出。
  • 当一段关系已不再稳固、亲密时,我们就会开始以各种方式粉饰太平。我们不高兴,却假装自己很快乐;我们觉得情况不好,却谎称一切都好;即使很兴奋,我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假装爱着那些压迫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那个人早已消失。于是,以前的关怀与亲密之舞变成了一场假面舞会,让双方越来越多地隐藏起最真实的自我。

    第二部分 化知识为行动

  • 当你处于情感勒索者的压力之下,是很容易屈服于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考是破碎而扭曲的,因此,上面这种从本能反应到理智思考的方法很有效。我并不是要求你完全不顾自己的感受,而是要你在这种混乱的感情中加点观察力和理智,以免被感觉牵着鼻子走。理智与感情对我们而言都具有丰富的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让二者取得平衡的方法。我们的目标是感受和思考可以同时进行,而不是只让情绪左右你的决定。因此,当情感勒索升起雾气时,你需要登上这座观察力的高塔。
  • 我们还知道性对吸引他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力量,可以轻松地通过这方面的限制来操控他人。因此,如果我们不够小心,便可能根据错误的动机做出决定,比如为了证明自己的吸引力,证明自己开放、自由、不羁,证明某人属于自己,或是为了惩罚某个人,以及为了摆脱情感勒索的迷雾。
  • 强迫一个不愿意做爱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伴侣妥协,是一件毫无体贴之心的事。假如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并有意妥协,你应该扪心自问:这真的是爱吗?还是只是为了证明力量、控制、胜利和支配?如果这真的是出于爱,对方应该也会重视你的感受。如果不是的话,护卫自尊与自我完整性就该是你的第一要务了。
  • 在你和情感勒索者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之际,写封信向他表达你的观点是一种安全的做法。这样你既不用担心自己因为太过紧张而忘了想说的话,也能确保自己不偏离重点。
  • 这四种策略——非防御性沟通、化敌为友、条件交换以及运用幽默——是终结情感勒索最有效的方法。
  • 你如果不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界定你在双方关系中所需的底线,是无法知道对方会有什么反应的。这些年来,我接待过很多带着情感勒索者一同来做咨询的受害者,过程中,让我感到十分惊讶的是,会对改变的要求做出响应的勒索者类型,经常与我们的想象不符。有时,那些外表看来似乎脾气不太好、固执、刻薄而让我不敢抱太多期望的人,竟然非常愿意参与这种巩固双方关系的工作。相反,那些看起来友善、处事圆融的人反倒可能十分自闭,摆出防御的架势,对受害者的需求毫不关心。
  • 某些人之所以在面对情感勒索时毫无抵抗力,是因为他们“喜欢”受伤。我们经常自我破坏,用让步来面对情感勒索,以此来避免消极情绪,而不是学着去控制它们。这就像是扭伤脚踝的人在康复后还是会单腿行走,因为害怕如果像以前一样正常行走,可能还会感到疼痛。我将帮你做到的是,专注于当下,应对当前唤起你旧情绪的人,学会对这些旧情绪做出新反应。
  • 我以前总根据别人的回应来判断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但年纪稍长之后,我才发现一件最棒的事:我一生冒过很多次险,只要我能保持极高的自我完整性,我便能忍耐别人不赞同的沉默甚至尖锐的批评。
  • 要让自己不再恐惧他人的不认可,你必须了解自身的价值,你要明确你的观念中哪些是真正属于你的,哪些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你的。这意味着你清楚自己重视自身的哪些品质,并有勇气与责难对抗,坚持自己的信念与渴求。
  • 当你决定离开生命中重要的人时,你会面临情绪的强烈震荡和不安感的危机,但危机并不仅仅意味着危险,如果你能理智、勇敢地应对危机,你可以实现自我成长,迈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