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人间耳语和骚动
这里只有你我和星空

0%

【摘星集】127《有时真的很绝望》

多问“是什么”、“怎么回事”,思考事物的本质。

改变世界的原则

  • 自己的人生,自己来决定。
  • 质疑“理所当然”的社会常识。
  • 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反常规也没关系。
  • 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学到了什么。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他人带来幸福。
  • 以幸福而不是成功为目标。
  • 不要为了未来的成功而忽视当下。
  • 幸福就是贡献感。
  • 活着就是贡献。
  • 认同当下的自己。
  • 不要把自己当成可替代品抛售。
  • 在选举中投出自己的一票。
  • 接纳弱小的自己,该寻求帮助的时候就寻求帮助。
  • 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价值或本质没有任何关系。
  • 不受好评,也并不能降低你的价值。
  • 不去抵抗不安,而是化不安为动力。
  • 不要用情绪或者病症当借口,想想该如何应对课题吧。
  • 见证当下发生的一切,就会看到希望。
  • 不要用情绪去控制他人,要用语言去表达。
  • 不仅为自己,也为社会而行动。
  • 不要用绝望来逃避。
  • 你的活法,能赋予别人勇气。
  • 就算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不要停止思考。
  • 一度绝望,也能从头再来。
  • 如果感到绝望,那就聚焦于原本抱有的希望。
  • 鼓起勇气和其他人商量。
  • 拥有“孤独的勇气”。
  • 相信自己和他人的善良。
  • 聊一次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那就多聊几次。
  • 不要因为遭到一个人的背叛而放弃相信他人。
  • 和一个人之间产生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 比起被爱,更应该想想自己每天能为对方做什么。
  • 人际关系不是战略,也不是交易,也无关输赢。人很难去背叛一直信任自己的人。
  • 回顾自己的每一天,与伴侣相处,有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目标一致”吗?
  • 不要给爱附加条件。
  • 与人“产生牵绊”的感觉,会给你带来力量。
  • 工作很痛苦的话,就跟领导说清楚,忍受不了也可以逃跑。
  • 他人比你想象的要亲切得多。
  • 不要把一个偶发事件一般化或是普遍化。希望大家能一直拥有涉入人际关系的勇气。
  • 不要放弃与人打交道。
  • 不要认定这个世界上所通行的正义是完整的正义。
  • 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的标准,在于这件事情能否不仅给自己,也给其他人带来幸福。
  • 你做的事情,能给自己,也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吗?
  • 算渴望“幸福”,有时也会选错追求幸福的手段。
  • 就算一切都如你所愿,那也不一定是幸福。
  • 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外在条件上。
  • 重点不在于拥有什么,而是怎样使用。
  • 这个世界上也绝对有人为他活着而感到喜悦。
  • 要知道,有人会因你活着而感到喜悦。
  • 努力寻找自己身上现有的优点。
  • 把自己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 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做现在能做到的事。
  • 第二层含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勇气。
  • 相信自己的价值,就能鼓起勇气。
  • 工作或学习上获得的评价,和你自己的价值或本质无关。
  • 只要活着就是在做贡献,原本的你就是有价值的。
  • 对自己也好,对他人也好,都不要设置门槛。懂得存在层面上的幸福的人,是最强的。反之,成功主义者是最弱的。因为他们会被外在条件耍得团团转。
  • 自己想要珍视的价值观,由自己亲自重新选择。
  • 就算别人没有对你说“谢谢”,你也能拥有贡献感。
  • 我希望年轻人至少懂得质疑,怀疑自己一直以来认为是常识的想法是否真的正确。
  • 不要对他人提要求,而是着眼于自己想要的状态。
  • 像孩子一样,竭尽全力地享受当下。
  • 哲学就是要思考“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吗”这件事。
  • 不要任由外在条件决定自己的价值。
  • 人只要活着,就很了不起。
  • 再仔细想想,是要服从组织,还是要贯彻自己的想法。
  • 自己遭受过的讨厌的事情,不要再施加给其他人。
  • 想要控制成功主义者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暗示他们今
  • 后会出人头地就好。
  • 燃起理性的怒火,向错误的体制奋起反抗。
  • 每一步小小的积累,终将带来巨大的变化。
  • 不要依赖领导的评价,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 不要混淆愤怒与憎恶。
  • 不看说话对象,而看说话内容。
  • 理想的活法,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笔记

  • 那些人只是希望大家来点赞。他们不是“过得”幸福,而是“希望自己看起来”过得幸福。他们希望别人说“你看起来好幸福啊”。但是,看起来幸福,实际却不幸福,有什么意义呢?
  • 坐高档车、住豪宅这些事情,与其说它们是幸福本身,还不如说是获得幸福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到底能不能获得幸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幸福感就像醉酒一样,是会醒的。如果和大家在一起时很开心,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很落寞,那只能说是有幸福感,不能说是幸福。想要真正获得幸福,就必须知道怎样做才能实现幸福生活这个目的,以及能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从这个层面来说,幸福是一种智慧。
  • 就算什么也做不了,但自己仅仅只是还活着,就能让他人感到喜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活着就是在对他人做贡献,就是有用。这么一想,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就算自己什么也不做,就算自己仅仅只是活着,也要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要能感受到,自己此时此刻的存在本身就是幸福。
  • 父母能做的,就是把此刻孩子还活着当成一种幸运,仅此而已。这样一来,之前一直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的父母,终于也能变得不再多嘴了。与此同时,孩子自己也会开始下定决心,今后自己的人生必须靠自己决定了。
  • 父母无法决定孩子过怎样的生活,不管孩子活成什么样,父母能做的,就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并默默地支持孩子,仅此而已。但家长很难想开。总之,以上一切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活着就有价值”。
  • 原本认为只有变得独一无二才能得到认同的孩子,如果能认为“做现在这样的自己就好”,就一定能找到新的出路。
  • 害怕的时候无法承认自己害怕,无法向他人寻求帮助,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这并不是真正的勇气。
  • 我希望大家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哪怕不能完全做好,但只要有进步的可能性,就不要管其他人怎么想,努力就好。虚张声势也有弊端,比如太过于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 恐惧有明确的对象,是针对某个事物感到的恐惧。与之相对,不安要么是没有对象,要么是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对象。因此,人们对未来会感到不安,而不是恐惧。
  • 不是因为感到不安而逃避,而是为了要逃避,所以才感到不安。我说不安是有目的的,就是这个意思。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把不安当成逃避课题的借口。
  • 就算感到害怕,也不要去管它,要让下降的能量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上升的能量。
  • 不安和恐惧一旦产生,你就没有办法当它们不存在。情况可能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但我们要保存好自己的精力。这样一来,下降总有一天会转化为上升。
  • 为了让父母来照顾自己才制造出不安情绪,这个思路才是合理的。
  • 自己因为喜欢而去做的事情,兜兜转转给其他人带来了力量,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 我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某种价值观是唯一和绝对的,而是要自己去学习该怎样生活,以及幸福是什么。
  • 各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想找人聊一聊呢?B:在觉得对方应该会倾听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不仅不听我说话,还要教育我,我是不会想跟对方聊的。
  • 实际上,是为了不跟他人产生联系,才搬出了过去遭到背叛的经历。
  •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永恒的爱,有的只是临时的关系。回想起来,不过是一起生活了挺长一段时间罢了。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要警惕把他人当成敌人的想法。那可能并不代表他人主动与我们为敌,而是我们为了不涉入人际关系而找的借口,一定要警惕这一点。
  • 当一个人想去批判他人的时候,动机是不纯的。那是在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是在贬低他人的价值。
  •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阿德勒说,重点不在于你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你怎样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 就算拥有某样东西,就算大量拥有某样东西,一个人的价值也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就算一个人突然暴富,也并不意味着他成了大人物。
  • 人的价值并不在于做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他的存在,也就是活着这件事本身。就算什么也没有做成,什么也没有得到,仅仅是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有价值。然而在当下的社会里,太多人不这么想了。
  • 我们不能做乐天主义者,也不能做悲观主义者,而是必须做乐观主义者。这不是指随随便便对任何事情持积极态度,而是指我们要做当前能做到的事情。
  • “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产生勇气。”很多人并不觉得当下的自己有价值。这样一来,就没法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是没法鼓起勇气的。这种勇气,指的是勇敢地应对自己眼前的课题。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应对工作或学习的勇气。
  • 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价值,因此不可以建立人际关系,而是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因此必须用“自己没有价值”来当借口。
  • 用阿德勒的话来说,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就有优越情结。这样的人想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 无论是维护伤害自己的父母,还是无论何时都把自己的人生归咎于父母头上,到头来都是对父母的依存罢了。
  • 就算“变成值得被喜欢的自己”,也不应该去迎合社会上的标准。就算通过这个方法改变了自己,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 就算你成为自己憧憬的那个人,但只要变得不再是原本的自己了,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 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是,一旦以成功为目标,最后却意识到自己没法成功时,人就会变得绝望。
  • 在充斥着批评或褒奖的环境中长大,人会变得没法认可自己的价值,没法自己决定重要的事情。
  • 有贡献感的人完全不期待回报,这就是自立。对这种人来说,他人的认可或不认可根本就不是问题。
  • 自己做过的事情,说不定会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回报。只不过,当下的自己做了某件事,并不一定会从眼前那个人那里立刻得到直接回报。
  • 哪怕身处在条条框框之中,也能质疑“这样下去好吗”的人,才能打破人生的规则。做到这一点,就能取回自己的人生。
  • 一个人知晓了存在层面上的幸福后,无论自己周围的情况怎样改变,都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就丧失自己的幸福感,一丁点儿也不会。
  • 不是针对工作上的问题,而是攻击员工的人格,贬低员工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应的提高。阿德勒把这叫作“降低价值倾向”。在与工作无关的“第二战场”对员工进行压制,借此来提高自己的价值。阿德勒说这是源于自卑感,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 如果对方不在场,也能持续感到针对这个人的愤怒,那这就不是愤怒,而是憎恶。